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家把我的命都救回来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重症患者康复后甘做“试药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5-25 06:4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田巧萍)每个月,山东来汉工作的于文彬都要自己开车到金银潭医院,接受抽血检查和拍片,以便让研究者观察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出院后,他自愿报名成了一名试药人。
  体力恢复后,山东人于文彬会给生长在武汉的妻女做山东大饼;天气好的时候,他开上车,和妻子女儿,带上茶具到郊外喝喝茶,感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于文彬和妻子在家接受采访。 记者苗剑 摄
  他慢慢回访病重时给他支持和鼓励的人,只为说声谢谢。
  他说,自己的命是在国家和众人帮助之下救回来的,怀着感恩的心去做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必须的”。
  在自家车里睡了一晚上,想到了放弃治疗
  每到冬天,于文彬都会因支气管炎咳嗽一阵子。今年1月,他开始咳嗽、发烧、浑身酸痛、食欲不好。以为是老毛病犯了,他住进了社区医院吊水。
  在社区医院一连打了三天针,于文彬高烧一直不退,咳嗽还加重了。他更加难受,自己开车到离家不远的协和医院西院看急诊。一量体温,41℃。抽血化验、肺部CT做完,医生明确告诉他是“肺炎”。
  当时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打完针,他开车把一直陪着他的妻子送回家,说自己去社区医院住,免得传给她们。
  社区医院每天晚上10时关门,他进不去,就把车开到家楼下,把空调打开,在车里过夜。
  “我坐在车里七想八想。”5月20日,在于文彬家的客厅里,他回忆起这一切,不时红了眼圈。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不想拖累家庭,更不能因为这个病,影响到妻女将来的生活。“我的计划里有一条就是,如果费用太高,我就不治了。”
  住了两家医院,病床都是“挤”出来的
  第二天天一亮,于文彬就来到社区医院,告诉医生他“肺炎”确诊了。社区医院很快帮他联系好武汉市第五医院,上午9时多就被武汉市五医院的救护车接走。
  他住的是五医院的内分泌科,后来于文彬才知道,为了尽可能多地收治病人,五医院那个时候就在大内科范围内打破了原来专科的界限。
  “每天都有不同的医生来看我,来会诊。”这是于文彬住在五医院最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已经出现呼吸窘迫、意识模糊的于文彬被救护车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追着救护车,他的妻子殷少凤哭得不能自已。“我当时很绝望,想着只有很重的病人才会转到金银潭医院,他怕是回不来了。”于文彬已交待她家里的水电气要她自己交了,还告诉了她一些密码。5月20日,殷少凤说这句话时,笑着笑着,泪就下来了。
  “我们一起从五医院转到金银潭医院北五楼的有5个人,被一个一个安排进病房。”抱着氧枕转院的于文彬,一到金银潭就用上了高流量给氧。躺在靠门边的病床上,那个夜晚,他看到不断有病人转来。
  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安顿好病人住下后,又到床边一一安抚、疏导从各医院转来的惊魂未定的他们。这时已是后半夜了。
  24个小时前,于文彬所住的北五楼还住着66个结核病人。早晨8时,这个病区开始将结核病人转走,下午6时左右最后一个结核病人离开,晚上8时过后,通道建好,病区消毒完成。病区主任魏明向医院汇报:“我们全部准备好,可以接收病人了。”
  “那个时候,我就看到了国家在尽全力收治我们。”那天晚上,魏明的一句话让于文彬终生难忘:“目前我们对这个病的了解还不多,但这个病有一个由加重再到好转的过程,我们还没有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最后靠你们自己战胜它。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不回家过年,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
  转到金银潭医院的于文彬,接受了氧疗、抗病毒治疗和其他支持疗法,但症状仍然持续加重,咳嗽、乏力、昏睡。1月25日,大年初一。昏睡中的于文彬被电话铃声惊醒,他接起电话。

  于文彬在家品茶。 记者苗剑 摄
  “于哥新年快乐!众车友都在给您拜年呢!”电话是车友会群主黄超打来的。得知于文彬确诊时,做牙医的黄超私下里嘱咐了各群员:“这个时候老于的信心很重要,不能让他失去信心。”在于文彬苦苦坚持的时候,黄超天天提醒吃不下饭的于文彬:“你肺功能受损了,吃饭、说话会感到很吃力,但多吃才能有能量,才能提高抵抗力。”
  这一天,于文彬被红包雨击中,50多个人的群,人人争相给他发红包,给他拜年,希望他尽快好起来。于文彬说:“这是金钱难买的鼓励和关心。”
  在金银潭医院,于文彬得知,治病不用自己掏钱,国家全包。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甘愿去做试药人,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
  3月底的一天,于文彬接到金银潭医院的电话。他出院后,金银潭医院每周也会打电话来,询问他的状况,叮嘱肺部病灶仍在吸收的他要坚持服药。这一次则是想邀请他参加干细胞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肺纤维化的药物临床试验。
  这个试验是一期临床,即完成试验室试验后,第一次在人身上使用。于文彬上网查清楚什么是“一期临床”,弄清了一期临床的意义和风险后,第一时间告知金银潭医院:“我愿意参加试验!”
  “国家把我的命都救回来了,现在我们就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文彬说,如果这个药试验成功了,就能帮助更多的活下来的重症病人,“我自己也是受益者。”
  4月7日,于文彬开车到了金银潭,准备接受注射第一针试验用的干细胞。刚进实验病房的门,那个眼睛亮亮的护士就兴奋地奔了过来:“于文彬,看到你能恢复到今天这样子,我们太有成就感了!”
  住院期间,这个护士精心照料着于文彬。于文彬打针或者做氧疗时,不能按时吃饭,这位护士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给他热饭菜,鼓励他一定要多吃;他出院时,有件衣服舍不得丢,是这位护士拿去消好毒,让他带回家。厚厚的防护服,于文彬看不清她的脸,只记住了那双乌黑闪亮的眼睛。
  这次来参加药物临床实验,于文彬才知道这位护士叫赵欣。“她们那么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我们甚至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她们又是图什么呢?”
  原定于半年结束的临床试验延长到了一年,于文彬毫无怨言地配合着。至今他已抽过5次血,做过5次核磁共振,查过5次肺功能。“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数据。”
  5月5日,于文彬从汉阳七里庙搬家到武昌丁字桥。那天电梯停了,他扛起几十斤重的大包,一口气冲上了五楼。
  “你看,我恢复得多好!”5月20日记者见到的于文彬,壮实精神,说话中气十足。
  女儿参加了《胜利在召唤》的演奏
  5月15日,管乐战歌《胜利在召唤》在网上发布。于文彬25岁的女儿是102位“云合奏团”团员之一。
  4月23日,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下发了录制作曲家季承和晓藕为武汉抗疫胜利而作的《胜利在召唤》的通知,于文彬的女儿从供职的武汉爱乐乐团团长那里得知此消息,立马报名。与演奏家云上集结,成为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奏者。
  于文彬在五医院住院的4天时间里,女儿在病房里陪伴了他4天。转到金银潭医院之后,也是女儿隔三岔五地送些增强营养的东西去。
  这位去年才从法国巴黎学习长笛归国的年轻姑娘,全程经历了父亲的救治过程。为了演奏好这首曲子,女儿关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她要把自己对《胜利在召唤》的理解融入到演奏中。她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我要用音乐来赞颂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团结,赞颂我们民族的伟大。”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