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你戴口罩的方法和他们一样吗
长江网5月28日讯 5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和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27日、28日,长江网记者在全市各地探访,看看武汉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科学戴口罩的。
居家:
废弃口罩消毒后放专用袋,剪开再扔
5月27日下午,在江岸区四唯街道六合社区棕榈泉小区,居民李志外出回到家中,双手取下口罩,反向折叠后,拿出消毒水喷洒,再放入墙上悬挂的专用塑料袋,整个过程手不触碰到口罩外部。随后,她走进洗手间将手仔细冲洗一遍。疫情以来,只要外出一趟,李志和家人进门都得经过这样的程序。
李志和丈夫、女儿一起生活,目前女儿正读初二。“疫情严重的时候,团购的蔬菜都是志愿者送上门,一家人基本不出去,口罩戴得少。”李志介绍,但自己和家人还是特地学习了一些正确佩戴口罩的防疫知识。“女儿上网课期间,老师会讲到一些关于戴口罩的科普知识,我也会跟着听,生活中一家人就会遵照科学的方法执行。”她说。
李志是一名绘画老师,工作以线上教学为主,目前基本在家办公。她告诉记者,现在疫情形势虽好转,但她也会尽量少出门。偶尔她会带着女儿,在小区或者江滩跑跑步、跳跳绳。在外运动时,为方便口罩存放,她特地买了几个口罩收纳盒,出门时就随身携带。“有时口罩使用时间不长,在空旷场地做运动时,就将口罩取下,存放在收纳盒里,以避免口罩和外界物品接触。等做完运动之后,再取出口罩戴上。”
李志告诉记者,家中存放的废弃口罩也会集中清理。“扔进小区专门投放废弃口罩的垃圾桶前,我们会特地剪一下。”
2020年5月19日清晨,在汉口中山公园大门口,一名保安在给扫码进园的市民测体温 记者喻志勇 摄
公园:
健身爱好者坚持戴口罩走路
家住后湖的赵先生是一位健步走爱好者。疫情期间,他不敢下楼锻炼,每天在家里折返跑,“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他还教3岁的小孙女背诵口诀:“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保持距离最重要。”
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后,赵先生每天晚上在小区附近的公园健步走,周末天气好还会去汉口江滩锻炼。随着气温日渐升高,静坐时戴口罩都有些闷热,但赵先生仍坚持戴口罩健步走,他发现周围锻炼身体的居民也都严格佩戴口罩。“武汉市民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在户外大多很自觉地戴口罩,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几乎没有不戴口罩的。”
赵先生认为,在空旷的地方,无需戴口罩,尤其是做剧烈运动时戴口罩有窒息的危险。
28日清晨,空旷的汉口后湖小游园里,打太极拳的居民保持距离不交流,仍有老人全程佩戴口罩 记者万凌 摄
商场:
逛街全程戴口罩、排队留间隔
在菱角湖万达广场内,19岁的大二学生杨熙与朋友相约逛街。杨熙告诉记者,自己每周会来商场一两次,每次无论是自己,还是同行的家人或朋友,都是全程戴好口罩。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戴口罩时间长了的确感到闷得慌。”杨熙说,相比于户外,商场、超市等大型室内公共场所更凉爽,长时间戴口罩也不会太难受。
虽然在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中,建议低风险地区普通公众“在超市、商场、餐厅等场所,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但杨熙觉得,可能由于武汉前期疫情较为严重,所以市民仍然十分注重防护,“看得出来,大家现在都没有放松警惕,逛商场、超市基本上都戴着口罩。”
除了戴口罩,在商场、超市购物时,杨熙也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在交流和行走时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超市结账处以往很容易人员聚集,现在大家都自觉排队,前后保持一定距离”。
5月18日,在汉口中山大道, 一家人戴着口罩逛街 记者金思柳 摄
专家点评: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生活防护,长江网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姚岚,她认为,在经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后的当下,武汉人民常态化防疫,更应该讲究科学。
姚岚教授强调,戴口罩防护需要把握一个关键核心原则: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在医院门诊、公共交通这类场所,一定要戴口罩;而在露天空旷且人流稀少的地方,则可以适度摘下口罩。
同时,针对居民关注的健身运动问题,她也强调,做剧烈运动时,一定不能戴口罩。“戴口罩会阻碍呼吸,如果居民要跑步,可以选择到人流量较少的地方进行。”
针对现在社会经济日渐恢复,餐馆堂食开放,姚教授还提出一个小技巧,居民可日常准备一个干净的密闭袋子或盒子,就餐时将口罩摘下放入其中,避免污染,待餐后再取出使用。(记者陈俞 万凌 乔驰 汪峥 通讯员熊莉)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