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救了3个新生儿,她说这种成就感叫作“幸福”
长江网6月1日讯(记者陈馨)路过人间,我们都不免与生老病死狭路相逢。这是诞生于疫情期的3个新生儿的故事,同样不幸患上肝脏肿瘤;同样在这个5月,幸运遇见白衣天使吴晓娟,才能安然度过生命中的第一个儿童节。
宝宝肝脏肿瘤霸占半个腹腔
念念(化名)嘴角微扬,甜甜地睡在爸爸的臂弯里。25天前,他刚刚接受了行肠粘连松解+肝左外叶及巨大肿瘤切除术,切除了肝脏上重约400克、直径约10厘米的肿瘤。
那是小念念来到人世间的第12天。
吴晓娟和她的团队研究孩子病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教授吴晓娟是主刀医生,“小家伙脾气可大了,稍不如意就哭得惊天动地”。说这话时,吴晓娟特别心疼,“孩子这么小,该有多难受啊!”
念念诞生的时候,武汉刚“解封”不久,年轻的父母抱着小宝贝四处求医,几近绝望。
念念还有个7岁的哥哥,从怀孕到出生,妈妈都小心翼翼,产检丝毫不敢马虎,意外还是发生了。
4月20日念念出生,当地医生发现他的腹部异常肿大,B超结果提示肝脏有巨大占位。念念是新生儿,又受困于疫情,很多医疗手术无法正常开展,当地医生建议保守治疗,择期手术。
10天后,小念念吐奶频繁,一度出现呼吸急迫,辗转被送到同济医院小儿外科,那是一家人最后的希望。
肝脏肿瘤占据了小念念腹腔容积的1/2,由于肿瘤储备大量的血液,导致整个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大,导致心力衰竭。情况十分危急,必须尽快手术治疗。
但小念念毕竟是新生儿,体型又瘦小,肿瘤暴露困难,解剖不清,且与肝脏本身的血管以及腹腔里巨大的血管,关系紧密。任何术中不当操作,都有可能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吴晓娟和她的团队给孩子做手术
感性女医生给家属吃“定心丸”
术前谈话谈及手术风险,吴晓娟尽力从专家角度带给年轻父亲更多信心,小念念的妈妈还在“坐月子”,这个男人需要更多的支撑。
吴晓娟说,医生的“同理心”很重要。身为母亲,吴晓娟温柔沉静,她有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5岁,她太明白十月怀胎的欣喜与不易。而这种新生儿肝脏肿瘤,往往在孕晚期才能发现,根本无法早期干预。
绝不放弃,是母亲的本能,更是医生的责任。吴晓娟告诉小念念的爸爸,近两年,同济小儿外科也做过好多例类似手术,随访显示预后都特别好。吴晓娟坦承自己偏感性,更愿意提前给家属吃“定心丸”。
5月5日,一切准备就绪,小念念被抱进了手术室。3小时后,吴晓娟和她的团队顺利实施了行肠粘连松解+肝左外叶及巨大肿瘤切除术。
念念术后恢复得不错,每顿奶能吃40ml。除了腹部有一道疤痕,他和正常孩子一样。
给幼儿做肝脏肿瘤手术如登险峰
刚刚过去的一周,吴晓娟接连又做了两台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两个都是男婴,在同一家医院出生,前后相差一天。
幸运的是,两家人都看到了小念念的故事,慕名而来点名要吴晓娟施行手术。
2016年,吴晓娟开始专攻肿瘤。幼儿肝脏肿瘤案例本来就少,给新生儿做手术更是“登险峰”。
首先是麻醉关,剂量少但又要能保证手术时长;其次是解剖关,新生儿血管细小,无形造成手术难度;再者肝脏性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说,50毫升出血量风险就非常高。
接连两场手术,吴晓娟和她的团队慎之又慎,术前、术中、术后确保万无一失。吴晓娟表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看到患者顺利出院,那种成就感叫作“幸福”。
吴晓娟强调,完善产前检查,做到早期发现,对儿童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