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项成果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刘经南院士获突出贡献奖
长江网6月12日讯 6月12日上午,长江网记者从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获2019年度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从获奖情况看,湖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牵头或者参与完成的项目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82.23%。
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突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28项、技术发明奖2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44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5项,共计326项。
据了解,2019年授奖项目中企业牵头或者参与完成的项目共有264项(个),其中,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高光束质量万瓦级光纤激光功率合束技术、高功率激光光纤工程化技术、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高功率高亮度半导体激光泵浦源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了多项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或部分领先的成果,实现了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有力的支撑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硬实力做出了贡献。由该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被评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与往年相比,2019年获奖项目中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都有显著提升。其中,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船舶动力冷却系统增效减阻降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军民融合项目在技术发明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成果不但在军用舰船上取得了很好的应用,还在民用集装箱船、民用核电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高层次海外人才服务湖北科技发展。从2019年开始,省自然科学奖允许外籍人士申报,在本次评审中,BAOLIAN SU和TIMOTHY KUSKY等长期深耕湖北、为湖北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的外籍人士,以项目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省自然科学奖,对吸引更多优秀外籍人才服务湖北发挥了导向性作用。
据悉,“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等6项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结构光电极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等11项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雷达影像地物解译的理论与方法”等11项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宽扁型江海直达船开发”等11项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变场景下产品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等8项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等2项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33项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柴油机排放控制与在线监测、评价、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6项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治”等123项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可视喉镜系列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猕猴桃黄肉新品种推广及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应用”等5项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光谷技术股份公司等15家企业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记者陈洁 通讯员陈自才 赵鋆冲 丘剑山)
【编辑: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