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56天,奔袭“天路”千余公里,“调查采样二人组”带回500多份水生生物样本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6-17 22:1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6月17日讯(记者汤光磊 通讯员张志杰)3000多米海拔的雪域高原,雅鲁藏布江。

  56天,1000多公里不停奔袭于四十多个调查采样点位。28岁的巩政和33岁的韩曼,除了带回500多份水生生物样本,还收获了“黑了八度”的古铜色肤色。

  雅鲁藏布江中游是西藏高原鱼类主要产区,还有大量其他水生生物。弄清楚雅鲁藏布江中的鱼类、水生生物情况,为后期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完成调查采样工作回到武汉,自称“调查采样二人组”的两名年轻人兴奋了好一段时间。

  16日,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这两位科研人员,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讲述了此次高原之行的艰辛和感动。

  “会师”拉萨,日光城停留20天无暇观景

  3月21日,武汉正处在疫情封控期,水生态所在汉科研人员无法外出野外调查。身在山东老家的巩政接到任务:紧急入藏,采集调查水生生物样本。

  同一天接到任务指令的还有他的同事韩曼,此时韩曼正身处河南老家。

  3月26日,两人在拉萨会合,由巩政任负责人的雅鲁藏布江“调查采样二人组”正式组建。第一阶段调研任务自此开始。

  调研组在河边采样,前为巩政,后为韩曼。

  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紧急的采样调查任务并没有给足时间让他们适应高原环境。

  “我的高原反应主要是嗜睡。”到达拉萨第一天,28岁的巩政昏昏沉沉,早早就睡了。而韩曼却是头疼得睡不着。第二天一早,他们还是顶着不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围绕拉萨河(雅鲁藏布江支流)展开采样调查。

  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日光城拉萨的美丽闻名遐迩。他们在这座城市待了20多天,“但是一天也没有出去转过。”巩政回忆说,当时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河边下网、采样、测水、记录;驻地休息、分析样品、写报告。

  每天早上八点多钟,青藏高原上的天刚刚亮,调查小组就驱车到拉萨河边。“早上还是比较冷。”巩政说,四月初的气温大概有七八度,穿着下水裤下水采样,浑身冰凉。

  高升的日头驱走了寒气,却带来了强烈的紫外线。两人穿着冲锋衣,戴着防晒帽,一走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沿着拉萨河跑4个点位,往返一百多公里。

  阴晴变幻,多雨的四月奋战尼洋河

  四月下旬,巩政和韩曼的调研工作进入攻坚期。他们的驻地也从拉萨转到林芝,围绕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支流)开展调查采样工作。而那时候变幻莫测的天气成了他们新的挑战。

  “雨、冰雹总是不期而至。”在巩政的记忆中,淋雨是常事,最“惨”的一次发生在4月底的一天上午。

  巩政

  当时,二人计划对尼洋河两个点位进行采样,出发时天气并无异常,所以没有准备雨具。早上九点钟左右,当二人到达第一个点位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起初雨并不大。”巩政说。采完第一个点,只是感觉浑身潮乎乎的,但当他们抵达第二个点位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最后竟变成了冰雹。

  然而,有些项目必须现场分析出结果,他们只得在冰雨中采样,采好后躲在桥墩下进行分析、记录。尽管如此,冰雹还是会斜吹进来,打在身上、采样器皿上。几个小时下来,两人都冻得瑟瑟发抖。

  一路向西,环保之举屡被“同道中人”误会

  进入5月,采样调查重点转到雅鲁藏布江干流。二人调查组从林芝出发,沿着干流方向,一路向西,对干流上几十个点位进行采样,他们对西藏的自然生态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很多当地人对自然环境充满了敬畏,这令巩政和韩曼感受颇深。“这些当地人其实也算是环保人士,是我们的同道中人。”但是,二人调查组在工作途中,经常被这些“同道中人”误会。

  调研队在河边采样、分析。

  采集鱼类样本,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次调查小组在江边采样,碰到了路过的当地藏民,“他看到我们要下网捕鱼,就赶紧上来阻止。”巩政说。

  幸好司机师傅是当地人,解释了半天,说捕鱼的目的是为了科学调查,保护雅鲁藏布江的生态资源。但是那位本地人还是不情不愿,坚持在旁边盯着他们把捕获的鱼测量完体长、体重,放生后才离开。

  “虽然这样的阻力比较多,但是看到远处的雪山、头顶的蓝天、脚下的碧水,和谐、美好,还是会很感动。”作为二人组中的女性,韩曼热爱旅游、喜欢自然风光。“在青藏高原上,处处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而能为此作一份贡献,再辛苦也值得。”韩曼说。

  韩曼

  一路西行的过程中,海拔逐渐攀升,从郁郁葱葱林芝市,到植被逐渐稀疏,到最后只能看见草原和雪山,他们在调查途中,看到了不同的高原风光。

  5月21日,初步调查任务圆满完成,调研小组返汉。他们在雅鲁藏布江40多个点位来回奔波了1000多公里,分批次向武汉发回500多份水生生物样品,包含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浮游动植物、鱼类样本等等,补充前期的调查结果,对了解该区域水生生物和水生态情况意义重大。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