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用抢号,晚上也能找专家看病,武汉实体医院从线下跑步进入云端
长江网6月21日讯(记者田巧萍)6月19日18点左右,随着最后一个门诊病人离开,同济医院汉口院区、中法新城院区、光谷院区这一天的门诊量达11812人。
19点,同济医院398位专家在互联网医院上线,开启夜间线上视频问诊,继续看病人。这一天,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白天和晚上的门诊量是1122人。
百年同济因互联网医院建设而发生的嬗变,成为目前武汉地区实体医疗机构兴办互联网医院的缩影——实体医院从线下跑步进入云端。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网络医院专职医生在线上接诊病人。杨洋供图
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步伐
1月24日18点,为解决发热门诊病人的看病问题,同济医院的线上发热门诊正式推出,300多位专家积极响应。
疫情,成了武汉互联网医院建设加速的发端。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发,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互联网医院。2018年8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从2018年年底开始筹建,到2019年11月,命名为“武大云医”的互联网医院初具规模。
“那时我们没有获批互联网医院资质,还不能开诊,只能接受咨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部务部主任孙璇介绍,疫情严重,必须尽快开通网络上诊疗功能,满足市民的看病需求。2月3日,该院获批资质。
同样临危开诊的还有湖北省中医院。分管互联网医院的副院长刘建忠表示,当时医院大部分医疗力量都抽调去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所以医院迅速制订方案,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开诊,诊疗非新冠肺炎病人。
为进一步鼓励实体医院探索互联网医院,2月23日,湖北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公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武大口腔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共11家武汉地区医疗机构被选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
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金劲松教授6月16日晚在家在互联网医院上回复病人图文咨询。胡梦供图
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
目前武汉地区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大多由医院门诊部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医院探索建设。
既然是建设,就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武大人民医院门诊服务部三位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分扮了三个角色:主任孙璇永远是病人角色;副主任王莹颖是医生和管理者的角色,她俩从患者、医生角度对互联网医院如何优化功能、质量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护士长刘靖则管理着穿戴设备和远程会诊,她要体验穿戴设备如何让病人感觉方便实用,后台的参数用AI分析是否准确。
5月28至6月5日,武大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与水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使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几位病人进行了三场会诊。这些病人都曾经在武大人民医院住过院,现在是回到家,由社区进行慢病管理。智能穿戴设备将这几位病人的监测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医院,后台医生对数据分析,听取社区医生对病人体征检查的汇报后,为社区医生提出了调整用药的建议。
武大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构架。 杜巍巍供图
互联网医院模糊了医疗行为的时空概念。2017年4月,湖北省首家互联网医院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挂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武汉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的就医流程已无缝融合。
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疗部负责人杨洋介绍,目前该院互联网医院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对社会公众,提供视频问诊、图文咨询、名医直播、慢病延方、在线审方、在线随访、慢病管理、院外延续护理等多项服务;二是对医联体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远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服务。目前服务人数达77万,覆盖全国十余个省份,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了200多个乡村和社区。
对于大多数由疫情催生的互联网医院来说,目前最成熟的是互联网诊疗,只要医生在线,患者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病。2月14日开始,部分互联网医院陆续开通了医保结算,如武大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实现了门诊重症病人无卡结算,该院4月18日又开通了医保无卡结算,武汉市的医保病人可以线上缴费。
6月19日10点32分,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芙蓉教授查完房后,在医生办公室在互联网医院上对病人进行视频问诊和开处方。李刚供图
新型就诊模式逐渐被市民接受
6月19日10点32分,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王芙蓉查完房,回到医生办公室,打开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端,已有7个病人挂了她的号。
她打开呼叫器,第一个被叫进网上诊室的是一个22岁的癫痫病人,在王芙蓉教授这里看了好几年病了,这次是开药。在实体医院,王芙蓉教授每周有三次门诊,每个月能看700个左右的病人,2/3以上是老病人,只是开药、调药。
2月14日,同济医院开通线上诊疗后,王芙蓉教授有意识地将老病人挪到互联网医院上去。4个多月的时间,王芙蓉教授线上问诊共计3811人,远远高于她在实体医院门诊看的病人,同时,实体医院门诊的新病人超过了2/3。
目前,武汉的互联网医院还是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新生儿”,随着武汉社会生活的有序推进,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新的就诊模式正在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编辑:张玲】
19点,同济医院398位专家在互联网医院上线,开启夜间线上视频问诊,继续看病人。这一天,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白天和晚上的门诊量是1122人。
百年同济因互联网医院建设而发生的嬗变,成为目前武汉地区实体医疗机构兴办互联网医院的缩影——实体医院从线下跑步进入云端。
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步伐
1月24日18点,为解决发热门诊病人的看病问题,同济医院的线上发热门诊正式推出,300多位专家积极响应。
疫情,成了武汉互联网医院建设加速的发端。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发,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互联网医院。2018年8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从2018年年底开始筹建,到2019年11月,命名为“武大云医”的互联网医院初具规模。
“那时我们没有获批互联网医院资质,还不能开诊,只能接受咨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部务部主任孙璇介绍,疫情严重,必须尽快开通网络上诊疗功能,满足市民的看病需求。2月3日,该院获批资质。
同样临危开诊的还有湖北省中医院。分管互联网医院的副院长刘建忠表示,当时医院大部分医疗力量都抽调去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所以医院迅速制订方案,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开诊,诊疗非新冠肺炎病人。
为进一步鼓励实体医院探索互联网医院,2月23日,湖北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公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武大口腔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共11家武汉地区医疗机构被选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
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
目前武汉地区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大多由医院门诊部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医院探索建设。
既然是建设,就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武大人民医院门诊服务部三位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分扮了三个角色:主任孙璇永远是病人角色;副主任王莹颖是医生和管理者的角色,她俩从患者、医生角度对互联网医院如何优化功能、质量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护士长刘靖则管理着穿戴设备和远程会诊,她要体验穿戴设备如何让病人感觉方便实用,后台的参数用AI分析是否准确。
5月28至6月5日,武大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与水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使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几位病人进行了三场会诊。这些病人都曾经在武大人民医院住过院,现在是回到家,由社区进行慢病管理。智能穿戴设备将这几位病人的监测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医院,后台医生对数据分析,听取社区医生对病人体征检查的汇报后,为社区医生提出了调整用药的建议。
互联网医院模糊了医疗行为的时空概念。2017年4月,湖北省首家互联网医院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挂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武汉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的就医流程已无缝融合。
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疗部负责人杨洋介绍,目前该院互联网医院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对社会公众,提供视频问诊、图文咨询、名医直播、慢病延方、在线审方、在线随访、慢病管理、院外延续护理等多项服务;二是对医联体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远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服务。目前服务人数达77万,覆盖全国十余个省份,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了200多个乡村和社区。
对于大多数由疫情催生的互联网医院来说,目前最成熟的是互联网诊疗,只要医生在线,患者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病。2月14日开始,部分互联网医院陆续开通了医保结算,如武大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实现了门诊重症病人无卡结算,该院4月18日又开通了医保无卡结算,武汉市的医保病人可以线上缴费。
新型就诊模式逐渐被市民接受
6月19日10点32分,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王芙蓉查完房,回到医生办公室,打开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端,已有7个病人挂了她的号。
她打开呼叫器,第一个被叫进网上诊室的是一个22岁的癫痫病人,在王芙蓉教授这里看了好几年病了,这次是开药。在实体医院,王芙蓉教授每周有三次门诊,每个月能看700个左右的病人,2/3以上是老病人,只是开药、调药。
2月14日,同济医院开通线上诊疗后,王芙蓉教授有意识地将老病人挪到互联网医院上去。4个多月的时间,王芙蓉教授线上问诊共计3811人,远远高于她在实体医院门诊看的病人,同时,实体医院门诊的新病人超过了2/3。
目前,武汉的互联网医院还是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新生儿”,随着武汉社会生活的有序推进,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新的就诊模式正在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