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武汉克服疫情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武汉 将给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6-28 05:4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武汉保卫战三个月左右取得决定性成果,成为世界瞩目的范本,现在武汉疫后重振,打响经济的发展战。武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GDP超万亿的巨量经济体,疫后重振将对世界有着怎样的意义?长江日报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张燕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长江日报:武汉疫后重振,面对困难挑战,将会展现怎样的韧性和潜力?

  世界疫后重建,武汉能够发挥“领头羊”作用

  张燕生:武汉具备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第一方阵排头兵的基础条件。武汉拥有世界最多的大学的学子,有中国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研究所,一流的投资企业,武汉的科技创新条件也是一流,武汉的区位优势确实非常好。我个人认为,下一步构建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和推动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武汉是一个战略支点和中心位置。武汉处于枢纽的位置上,具有发展成国家一流中心城市的条件。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武汉如何登上新的台阶?我们需要做好疫后重振这篇大文章。

  长江日报:疫情之中,四面八方支援武汉。疫后重振的武汉,能为中国、为世界做些什么?

  张燕生:我们处于同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强烈意识到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世界各国只有团结合作,与新冠肺炎病毒展开不懈斗争,才能共渡难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率先趋于稳定的,首先是武汉,其次是日本和韩国,接着是东盟。人类面临着相同的疫情,也同样面临着疫情防控,面临着疫后重建。武汉在这方面能够发挥“领头羊”作用。

  第一是联合抗疫,武汉可以有更多的倡议,比如说疫苗开发、药品开发,经验共享、问题研讨、人文交流等。

  第二是联合扩大消费投资和进口,联合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本地化,联合推动合作创新。武汉疫后重建,首先要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全面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正常化,全面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所有地区都要面临的问题。企业没有订单,就活不了,民生受影响,吃饭成问题。武汉可以联合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从地方政府、从企业、从民间推动,扩大消费、扩大投资,扩大进口,创造订单。也要解决生产时面临的技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原料、辅料和设备的本地化生产的问题。

  第三是很多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我们要联合推动宏观政策的协调和金融货币稳定。这些都需要合作。

  重振武汉,联合区域内资源,才能真正使武汉疫后重振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事情。武汉疫后重振面临的是一个高风险的国际环境,我们不要单打独斗,要努力汇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我们要推动人文交流,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是最重要的。

  疫后的世界,不再是过去的世界,武汉也不再是过去的武汉

  长江日报:经此一疫,武汉将会是什么样的武汉?

  张燕生:武汉在疫情中遭遇重创,广受关注和帮助。未来的武汉,整个世界更会关注——中国将会是什么样?武汉将会是什么样?可以预测的是,新冠疫情结束以后的世界,不再是过去的世界,武汉也不再是过去的武汉。

  疫后,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可能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战略支点。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有更多发展机遇。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变化因素就是中国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其中,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将成为重塑全球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发展理念和合作重点。

  武汉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今后应是高质量发展的武汉,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创新发展应成为武汉疫后重振的第一动力,我们要用好130万大学生这一人才库。我们说,1982年以后出生的人叫“千禧一代”,他们和中国的互联网一块成长。1996年以后出生的人是“Z世代”,他们是和数字技术进步一同成长的一代,可能更加强调个性、多样性和主观体验。“千禧一代”人的下一代叫“阿尔法世代”,大约是2010年以后出生,这一代是与社交网络共同成长的一代。

  武汉要成为“新武汉”,这是什么概念?武汉成为一个未来城市,要聚集起最优秀的人才,新武汉的未来要满足新生代年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需要。

  张燕生:武汉也需要建立起一个现代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体系基础上发生根本转变,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起新武汉。武汉未来发展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牢记实体经济的本质。实体经济是“本”,武汉不要离开自己的“本”。武汉未来的发展,这个“本”一定要坚守。科技创新、现代经营、人力资源、与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对我们武汉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武汉要做“智慧之都”,应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的城市功能上应该非常宜居,兼具智慧、开放和包容,才能吸引全球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行业领域的人来。武汉要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来武装城市的实体经济以及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武汉要努力成为枢纽。我们不能满足于“九省通衢”的美名,因为它只代表传统的概念,并不代表我们是世界级别的四通八达的开放城市。

  经过这次苦难,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什么是美好生活,什么是我们想要的新武汉。武汉应该是一个创新之都、现代产业之都、智慧城市之都、数字之都、枢纽之都。中国未来将是一个最稳定和成长最快的时代。武汉要突破局限,开动脑筋,适应未来武汉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做好疫后重振的规划,发展的蓝图。

  长江日报:未来的武汉“新”在何处?

  武汉应该站在国家新的战略定位上来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长江日报:武汉打好经济保卫战,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怎样的标杆示范作用?

  张燕生:武汉有可能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锋,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点,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的新动力源和创新的策源地,这是我始终持有的观点。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是什么?中国今后的发展,跟过去的40年不一样了。今年的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战略阶段性的调整,谁能够充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支点,谁能够成为构建国内需求体系的中心位置,谁能够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动力源?未来的中国是要靠国内需求支撑高质量发展,靠国内大循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靠国内的发展来推动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战略支点是谁,武汉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武汉应该站在国家新的战略定位上来发挥作用。

  武汉很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短板要充分的弥补。武汉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角度,来扮演“排头兵”“领头羊”角色,解决好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的问题,解决好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解决好产业供应链与国际对接的问题。武汉如果能把这三个问题解决好,那么新40年战略支点和中心位置将会稳坐。

  对于世界来说,武汉克服疫情带来的重创,绝处逢生,触底反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武汉,将会给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越是环境复杂时,我们越要保持平常心,保持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保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共享合作的心态。( 长江日报记者 秦孟婷)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