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24小时全程监管,武汉这个区大力提高建筑弃料资源化利用效率
长江网7月2日讯7月2日,在洪山区珞南街地铁11号线马房山站征收项目现场,市建筑弃料工作专班召开了建筑弃料监管机制现场工作会,大力推进建筑弃料资源化利用,学习“珞南模式”。
下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洪兴巷现场看到,拆迁工地外面挂了一块弃料管理责任公示牌,注明了工程名称、工作内容以及拆迁、运输、监管单位的责任人、电话,甚至还标明了该工地建筑弃料的运输线路:珞狮路-雄楚大道-白沙洲。
“这个项目的拆除面积约2.2万平方米,预计产生建筑垃圾2.8万吨,由具备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公司将砖渣运到张家湾街一处弃料处置场,进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经处置了1.3万吨,剩余将于本月底完成。”珞南街城管中队长杜华斌介绍,对于这个项目,城管部门实现了“24小时”全程监管。
据了解,以前建筑弃料一般由区城管执法大队直属中队负责,只能晚上监管。如今珞南街成立了一个建筑弃料处置监管专班,街道城管中队也加入,项目一启动,城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管好源头。拆迁过程中,执法中队紧盯“运输”环节,从是否文明施工、车轮是否带泥污染路面、运输时间、线路、目的地是否合规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
“珞南中队从早8点到晚8点监管,直属一中队负责晚8时至次日早8时。”洪山区城管执法大队长李光伟说,已实现24小时监管。建筑弃料外运工作结束后,街道专班召集中队、旧改办、拆迁单位、运输单位,现场确认“工完场净”,再由中队对整个项目的监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上报区专班备档。
市建筑弃料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目前“珞南模式”已在洪山区推广,为建筑弃料寻找出路,提高建筑弃料处置效率,确保今年年底实现建筑弃料资源化利用效率60%以上。(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方金旺 刘洪凯)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