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早安武汉 | 武汉将增加两个新职位,为了补上这个短板,加速升级!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04 06:2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7月4日早安武汉

  “公共卫生总师”

  “首席公共卫生专家”

  武汉将增加这两个新职位

  你知道吗?

  为什么要设置这两个新职位?

  它们有什么特点?

  快来了解一下

  6月29日举行的武汉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提到,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防控能力的一个短板,就是预防和治疗环节脱节,导致疫情出现扩散但没能及时采取治疗对策。

  除了试行“公共卫生总师”

  “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等制度

  有关部门正在制定

  一系列创新举措

  推动我市“医防一体化”体系升级

  来看看还有哪些创新

  医院公共卫生科修补报告系统漏洞

  疫情发生之初,武汉市遭遇医疗资源挤兑,不少医院出现病例未能及时上报,或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医防协同”未能很好落地,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系不紧密。

  全会提出,武汉市要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要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

  这些谋划如何实现?医院公共卫生科(处)是重要一环。

  武汉市第三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王静说,公共卫生科最重要的任务是发现传染病人后第一时间上报给疾控部门,医院对病人进行收治,疾控部门抓取病例后,和病例所在社区联系,然后展开对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医院、疾控、社区,形成了传染病人的管理闭环。

  武汉市将“做大做强”医院公共卫生科:加强医院公共卫生科和应急办建设,适当增加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精神病防治人员和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岗位。在激励政策上,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感染科、急诊科等科室特点,设置岗位奖励基金,确保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临床医生与公卫医生“解锁”对方“技能”

  我国临床医生往往缺乏公卫知识,公卫医生往往缺乏临床技能,这是阻碍“医防协同”发展之路的拦路石。

  全会指出,武汉市将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轮训机制,促进临床素养和公共卫生素养双提升。我市还鼓励临床医师晋升公共卫生医师职称,支持临床医师参与预防保健工作。二、三级医疗机构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须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公共卫生能力训练。

  根据规划,市金银潭医院、市肺科医院将成为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进一步实现防治一体化。两家医院的临床医生或将到市疾控中心学习公卫,市疾控中心的公卫医生将到两家医院学习临床。

  在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看来,临床医生、疾控人员开展轮训,对于推进医防协同工作意义重大,临床医生掌握一定流行病学知识,能在临床接诊过程中更精准地发现潜在的传染病迹象,起到预警作用。而医疗机构也可以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流行病学碎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得出可能存在的疫情预警因素,更好地发挥”前哨“作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兜牢”防控“网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防结合体”,长期肩负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是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网底”。

  疫情期间,我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承担了初筛、转运、核酸检测等一线工作,起到了阻隔传染途径的职责,发挥了网底的作用。但同时,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之初也未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下一步,我市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传染病早期发现、及时报告与初步救治的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基层哨点”的职能,建设相对独立的发热诊室,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构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防控责任,对家庭医生进行绩效考核。

  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能力的基础上,我市将建立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的工作机制。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派出所、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是常态化联动机制中的一环,共同形成公共卫生应急社区防控网络。

  ◇ 武汉将建立“新冠恢复期血浆储备库”,首位“九连捐浆者”唐树林表示“将一直捐献下去”。

  ◇ 琴台音乐厅3日晚恢复开放,公益演出季致敬战疫英雄。下半年,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将精彩不断。

  摄影许魏巍 整理陈智 设计赵健

  ◇ 6月份“三站一场”文明排名公布,轨道交通21号线、天河机场等排第一。

  ◇ 3日晚8点30分,《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播出第六场,主题聚焦已签约项目落地慢的问题。

  记者詹松 摄

  ◇ 武汉第三季度自然灾害风险报告发布,四类自然灾害须警惕。

  ◇ 建立文明施工“红黑榜”,武汉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整治。

  ◇ 两湖隧道沿线出入口公布,设计师进行详细解读。

  ◇ 竹叶山片区治堵的“手术方案”初步确定,武汉交警提醒市民注意四点变化。

  ◇ 5日起,四环线北湖枢纽互通工程开始施工,原绕城高速北湖收费站永久拆除。

  ◇ 武汉开发区划拨专项财政资金,为近千困难户更换使用不合格、老化、有安全隐患的灶具。

  ◇ 近日,市民彭先生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目前,武汉市各电动车上牌点只能在工作日办理上牌登记业务。上班族请假不易,希望周末也能办理。市交管局车管处表示:已向上级汇报,将持续跟进。

  ◇ 截至7月3日9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26省(区、市)1938万人次受灾。

  ◇ 国务院任命郑雁雄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署长。

  ◇ 3日,港区国安委正式成立,由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担任主席。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

  ◇ 国家卫健委:多地已报告5万余份食品病毒监测结果,均为阴性。

  ◇ 疾控专家: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采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没必要同时采集。

  ◇ 中国移动称格力电器弄虚作假,取消其中标。

  ◇ 银保监会通报:人保寿险等20家保险公司人身险产品存在问题。

  ◇ 美国政府买断可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瑞德西韦近期产能的决定,引发多国政要和人士猛烈抨击。

  ◇ 巴西研究人员称在去年11月城市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 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让·卡斯泰担任法国新一任总理。

  宁波市一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的材料之一,是“网红”李子柒的故事。一位家长发贴称,题目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的介绍,这让其无法接受,有可能带偏孩子的价值观。

  制图:赵健

  整理|陈智 制图|赵健

  这个周末,武汉雨水不断。4日至6日白天,雨势将不断升级加剧,预计大部分地区将达大雨量级,局地将至暴雨级别。此外,雷电也来作伴。全市最高气温降到30℃以下,最低气温则稳定在24℃~25℃。

  长江日报出品 记者:黄琪 刘晨玮 王恺凝 摄影:金振强 苗剑

  来源:长江日报 新华社 人民日报等 音频:叶凤 制作:叶凤 朱晨颖 校对:彭艳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