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生日快乐!世界第一头在人工环境出生的江豚淘淘15岁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05 12:5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7月5日讯2005年7月5日,晚上11点56分,在武汉白鱀豚馆,我出生啦!

  我一出生就到处玩,有点小淘气。大家就叫我江豚淘淘。

  江豚淘淘

  我可是世界上第一只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江豚哦!

  我有江豚家族的标准长相:圆圆的和尚头、迷人的小眼睛、流线型的身体、总是微笑上扬的嘴巴,所以人们也叫我们“微笑天使”!

  刚出生的我,回声定位还没有发育好,我就趴在妈妈背上,到处游弋。

  今天是我15岁生日,来了好多江豚迷们看望我。

  我是第一头在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只存活超过10年的江豚 ,创造了人工饲养繁殖江豚的科学纪录。

  告诉大家几个小秘密:江豚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面生长12个月;江豚宝宝出生的时候可是尾巴先出来的!包括人类,所有的陆生动物生宝宝的时候可都是头先生出来的呦!

  在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和训练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我从一个小可爱成为了豚馆里的老大哥,现在我连对象也找着了。

  看着弟弟在吃奶,江豚淘淘有点馋了。记者高宝燕 摄

  但我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淘气,爱和训练员玩耍,不高兴就朝你吐水。

  不过大家都还是很喜欢我,今天我15岁了,生日快乐!

  淘淘一家三口。记者高宝燕 摄

  链接:

  2018年,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高宝燕曾出版中国首本长江江豚主题的摄影科普图书《江豚淘淘》(中国中福会制作出版),这本书记录了淘淘的生活。

  这15年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从急剧下降到得到遏制,非法渔具的滥用到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长江江豚的保护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5年间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吧。

  1、 2005年7月5日,一头长江江豚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成功出生。这是全球首例长江江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功繁殖,这头江豚取名为“淘淘”。

  2、 2006年12月13日,第一次全范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束。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下降至约1800头。

  3、 2012年,第二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至约1040头。平均每年下降13.7%。2013年IUCN将长江江豚由“濒危”调整为“极度濒危”。

  4、 农业农村部在2016年启动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

  5、 2017年11-12月开展了第三次全范围长江淡水豚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约1012头,自然种群快速衰退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但是其极度濒危的现状没有改变。

  6、 2018年6月2日,又一头小江豚F7C在白鱀豚馆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并健康成长,标志着长江江豚的繁育保护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一年之后F7C被命名为E波。

  7、 2019年11月,“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在中科院水生所召开。进一步优化长江江豚保护策略,同时尝试以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为范例,为世界其他受威胁小型鲸类动物的保护提供指导和建议。

  8、 2020年1月1日0时起正式实施长江十年禁捕计划。

  9、 2020年6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长江江豚等拟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记者高宝燕 通讯员 邓晓君 孙慧)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