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长江日报12路记者雨中直播重点泵站和排渍现场,江南泵站13天可抽干汤逊湖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08 08:1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7月7日,瓢泼大雨再度来袭。暴雨连轴转,入梅后的第七轮强降水攻势格外凶猛,且耐力十足。

  6时35分,武汉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7时54分,暴雨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8时16分,暴雨预警再次升级为红色。不到两个小时,暴雨预警级别连升两级。

  7时,长江汉口站水位突破27.30米!到达警戒线。

  雨一直下,江水持续上涨。武汉防汛排渍形势严峻。

  7日上午,长江日报十二路记者,分赴武汉市内多个泵站、排渍明渠及易渍水点进行直播:全市水务等部门全员值守,严阵以待,严格按预案落实预警、应急值守和现场抢排工作。高考第一天,全市未发生因渍水导致影响交通和考生误考情况。

  三大泵站“火力全开” 

  江南泵站一天抽排4600多个游泳池的水 

  24小时,922万立方米的水,从汤逊湖抽排到长江,相当于4600多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数据显示,6日到7日,武汉单体最大的城排泵站——江南泵站满负荷开启15台泵机,抽排水量破泵站2017年试运行以来单日纪录。

  

  制图 | 职文胜 

  江南泵站服务于汤逊湖水系的直排区,也是南湖出江排水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泵站共有泵机17台,其中2台属于尾水泵,一般只有在水位很低时才会启用。故6日已属于“满开状态”。

  10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现场,整个泵房轰鸣不已,几乎无法听到旁边工作人员说话的声音。

  长江水位持续上涨,对于江南泵站来说,压力又增,“泵站排水口已完全没入江水中,意味着泵机运转负荷更大。”

  坐落于白沙洲大桥北桥头和国博之间的四新泵站,是汉阳地区最大的雨水泵站,承接范围包括四新片区和墨水湖地区37.9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

  

  常青泵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设备。记者万建辉 摄 

  10时,记者走进泵房内,12组蓝色泵站机组一字排开。四新泵站站长刘波介绍,4组泵站机组正在运行,每小时排水量为12.6万立方米。在5日晚到6日晨的持续大暴雨中,该泵站首次启用了7台机组同时运行。据悉,四新泵站12台机组总抽排量达105立方米每秒,具备了较强的排水能力。每台机组的排水管道直径两米,成年人可在管道内正常行走。

  12时,记者探访汉口地区汇水面积最大的泵站——常青泵站,该泵站服务面覆盖江汉区、硚口区及东西湖区部分城区。降雨期以来,30余位工作人员住在站里,24小时开机,机组不停机运行,仅5日一天的抽排水量就超过7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在该泵站服务的近80平方公里范围内,尚未出现一处明显渍水点。

  站长艾运波介绍道:“最近雨势增强,站内每天都有5到6个小时,开启全部23台机组满负荷运行。” 仅7月5日一天,常青泵站的抽排水量就超过了700万立方米。

  记者在二期泵站看到,工作人员已将床搬到了监控室里。助理工程师方一泓说:“水不退,我们就不退。”

  老渍水点“不见了” 

  “韦桑路已经几年没淹水了” 

  “早上7时超市开门,水务局的人已经在那里了,凌晨2时关门,他们还没走。”63岁的杜先生在江岸区韦桑路和工农兵路十字路口处,开了20年的超市。他告诉记者,早些年夏季大雨,韦桑路渍水严重,水会没过膝盖,自己只好蹚水回家。“以前年年淹,2017年以后到现在就没淹过了。”

  10时许暴雨如注,江岸区韦桑路和工农兵路交会处,一台“龙吸水”泵车停在韦桑路路口,旁边驻守着4位江岸水务的工作人员。

  

  江岸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在韦桑路路口值守。记者徐锦博 摄 

  韦桑路地势低洼,遇上强降雨时,北侧二七路和南侧黄浦大街的雨水容易汇集于此,而出水通道工农兵路水位较高,韦桑路的积水无法排出,极易成为渍水点。

  记者在韦桑路和工农兵路十字路口看到,路两边的水沟几乎看不到树叶等堆积物,雨落到地面后,很快便沿着水沟流入路边的疏水井,路面未形成积水。沿着韦桑路朝解放大道方向走5分钟左右,便能看到韦桑路最低的区域——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

  八十一中正对面,是钟女士开了11年的一家粉面馆。钟女士说,以前学校门口经常渍水,严重时会灌进自己的店铺,“前面有抽水车,管道也修了,韦桑路已经几年没淹水了。”

  “黄浦路泵站建成后,周边2公里的居民也受惠了。”江岸区水务局应急抢险分队队长罗成武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地下管网改造,韦桑路和东立街两处地下管道得以接通。平时及时疏捞水井和管道,汛期来临时,抢险分队和排水泵车每天24小时在这片区域驻守,管道水量一旦过大,就会启动泵车抽排渍水。

  “7月2日到现在,5天没回过家了。”排水队员顾师傅在抢险分队工作了3年多,连日来强降雨不断,他和同事每天轮流在韦桑路值班,一个人累了就到泵车上眯会儿,另外3人则在路口驻守。“每年梅雨季对武汉是个大考验,我们守好了,居民才能正常出行。”

  月湖桥硚口一侧地势低洼,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易渍水点。记者昨日现场探访时,却未见到道路中断的现象。

  

  硚口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对月湖桥路段进行检查。记者王静文 摄 

  8时,天空中飘着细细雨丝,硚口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在月湖桥靠近沿河大道的一侧竖起隔离栏杆,准备对月湖桥地段进行巡查,现场车辆通行自如。工作人员介绍,月湖桥地势低洼,桥面的雨水容易散排到地面,加上桥体施工时,雨水边管管径偏小,雨势一大,就容易渍水。今年5月份,硚口区水务局联合施工单位,对月湖桥的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同时新增加了一个雨水井,将排水管接入主管,增加排水量和排水速度。

  武汉入梅以来,该路段未发生过渍水。

  12时许,汉阳区建港路,淅淅沥沥的雨突然增大,刚刚买来午餐的王桂清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奔到了值守点位的泵车旁。

  此时,汉阳区水务局这位排水队员已在此值守了20多个小时。

  以往由于地势低洼、下水管网不畅,每逢雨季,建港路很容易淹水。而道路尽头的建港中学是高考考点之一,自前一日中午1时到达后,王桂清和另一名同事一直在此蹲守。

  “整体情况良好!”王桂清表示,忙完一通后,二人浑身湿透,确定一切正常后,才回到车里把午餐吃了。

  记者探访发现,从夹河路沿建港路行至鹦鹉大道,这段500米左右的路段无渍水现象,人车通行正常,建港中学门口,道路畅通。

  排渍明渠“堵点打通” 

  雨最大时晒湖涵洞也没淹水 

  送了12年快递的中通快递小哥王秀勇说,今年梅雨季,雨下得大且时间长,但路上积水情况有明显好转。

  王秀勇负责的快递片区是洪山区南湖大道瑞安街一带。

  王秀勇说,他还记得2016年的情景,这一带到处都淹水,快递根本没办法送,“我主要送货的路上有两大渍水点:一个是通往晒湖小区的涵洞,一个是井岗菜场门口铁路桥下面。那里完全成了河,水有一人多深,汽车冲进去都没顶。我们电动车根本过不去,只能绕着走。”他说,今年道路通畅,也让他“心情舒畅”,“昨天雨最大的时候,我从铁路涵洞下过,也不影响通行。”

  

  四新泵站排水口。记者万建辉 摄 

  9时30分,记者冒雨赶到洪山区南湖大道通惠桥附近的军威苑小区。小区大门前有一座横跨巡司河的桥。通过南湖连通明渠引过来的水在桥下与巡司河水交汇,然后在下游100米处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形。在此可以看到,南湖连通渠和巡司河的河水较往日已明显上涨,水面已经齐平水边的步行道。水面离堤岸和马路至少还有6至7米的落差。

  10时许,雨势骤然加大,雨水顺着马路两侧的下水道轻快地排入了巡司河中。雨量虽然很大,但无论是连通渠和巡司河的水流都十分通畅,没有发现明显的阻碍和堵点。可以说,连通渠和巡司河排水功能运转正常,且有足够的空间接纳和排泄沿途更多更大的雨水。

  据了解,作为连接南湖、汤逊湖水系的重要通道,巡司河是南湖片区的主要排渍通道。此前,由于淤堵,河道断面缩窄,南湖连通渠排水能力大大减弱,严重影响了南湖片区排水效果。如今,改造后的巡司河河道由原来的20米拓宽至50米,过水、排渍能力明显增强。2.58公里的南湖连通渠“堵点”也被彻底打通,成为缓解南湖片区渍水的关键。在汛期,南湖湖水通过南湖连通渠排至巡司河,最后经江南二通道抽排入江。

  7日上午,记者从虎泉乘坐公交车前往南湖大道通惠桥,沿途几乎贯穿南湖片区,记者发现,这里以往暴雨来袭时的不少“老大难”渍水点都消失了。

  10时30分,记者在另一处明渠——东湖港明渠看到,虽水位明显上涨,但武汉火车站周边绿道和道路未出现渍水,车辆行人通行正常。

  据介绍,武汉火车站周边雨水汇入杨春湖后,经东湖流往东湖港,从而快速缓解渍水。

  武汉泵站之最 

  截至目前,全市外排泵站的数量已达55座,总抽排能力达1960余立方米/秒,相比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实现倍增。

  综合评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基本能够抵御24小时降雨量150毫米的暴雨,即中心城区不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长江日报记者王怡人 万旭明 万建辉 徐锦博 王静文 汤光磊 张琳 雷衎 通讯员廖宇智 詹鸥 罗文 实习生黎瑞)(统筹 蒋立青)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