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50岁“高龄”受孕产子,医生提醒:高龄受孕不能盲目复制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08 17:2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7月8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杜巍巍)“再过几天,我家的小胖子就半岁了,今天刚刚学会坐了。”7月8日,年已半百再次“当妈妈”的唐依(化名)女士,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谢青贞教授发来微信和孩子健康成长的视频,感谢医护人员对自己家庭的再造之恩。
  46岁时,她想“再要一个孩子”
  “谢教授您好,我今天生了,感谢您圆了我们的梦!”今年1月11日,谢青贞教授收到一条最让她高兴的消息。发消息的产妇名叫唐依,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下,她时隔20多年后、在50岁的“高龄”再次当上妈妈。
  唐依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第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后,患上了难治性疾患,反复求治却始终未见效果。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夫妇几经商议后决定再要一个宝宝。但此时的唐依已经46岁,在生理上已经处于生育力临近衰竭阶段。夫妻俩尝试了近一年自然受孕失败,辗转武汉多家大医院寻求助孕都无果。
  2018年6月,唐依夫妇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找到谢青贞教授。在详细评估了唐女士的身体状况和生殖功能后,谢青贞教授觉得,她还有通过试管婴儿助孕的机会。
  谢青贞教授进行胚胎移植操作。医院供图
  谢青贞教授解释,试管助孕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程序化操作。女性的生殖内分泌系统非常容易受到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和安慰。几番交流之后,唐依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50岁受孕产子,医患携手创奇迹
  针对唐依既往的治疗情况,谢青贞教授为她制定了微刺激促排方案。从2018年7月开始,唐依开始了促排取卵的通关之路。在最初的连续三个月的超声卵泡监测中,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窦卵泡,以至于无法进入促排卵的过程。但医患双方都没有放弃。
  2018年8月,谢青贞为唐依例行复查时,惊喜地发现左侧卵巢有一个12mm的卵泡,她立即决定采用自然周期监测这枚卵泡。待这枚卵泡发育成熟后,当年9月1日谢青贞为唐依成功取卵并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培育出一枚珍贵的8细胞II级胚胎。
  生命的“种子”有了,但培育种子的“土壤”还不行。由于唐依子宫内膜欠佳暂时不适合受孕,谢青贞教授将这枚胚胎放到零下196℃的液氮中冻存。2019年1月,唐依又在药物微刺激下再次取卵获得了一枚宝贵的胚胎并冻存。
   存储“生命”的液氮罐。医院供图
  有了2枚优质胚胎,医患共同面临的就是胚胎移植这个环节。鉴于唐依的子宫内膜厚度较薄,形态欠佳,谢青贞教授经过小半年的用药调整,让子宫内膜长到了8mm厚。2019年5月,谢青贞和医疗团队将胚胎成功解冻后,顺利植入唐依的宫腔内。术后监测显示,时年49岁的她受孕成功。
  今年1月11日,怀孕近38周的唐依通过剖宫产顺利诞下健康婴儿。谢青贞教授感叹,如此高龄下通过自体卵试管怀孕分娩,真是医患携手拼出来的生命奇迹。
  高龄受孕,不能盲目“复制”
  尽管多次为像唐依一样的高龄女性助孕成功,谢青贞教授仍冷静提醒,这些成功案例不能盲目“复制”。
  她指出,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时间限度的,女性在35岁之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减退,妊娠率下降;40岁之后卵巢功能急剧下降,即使是试管婴儿助孕妊娠率也不高于30%;而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比对中华医学会生殖分会的全国数据库现状,其试管婴儿成功率不高于2-5%。因此,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5~30岁之间,最好不超过35岁,家庭在拟定生育计划时,一定要考虑把握这个“黄金生育期”。
  卵巢的衰老和子宫内环境的退变,让高龄女性的试管受孕之路异常艰难。谢青贞教授表示,通过医患双方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的抗氧化治疗、适当的心理疏导、适宜的促排卵方案、优化的胚胎培养环境,都可能帮到高龄女性在已有的卵巢的状态下,更好的抓住每个可利用的卵子,形成可利用的胚胎,最终带来生的希望。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