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老搭档,转战阳逻防汛一线
长江网7月11日讯 他们是一对合作了十多年的老搭档,也是曾一起紧急赶往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11日上午,作为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防汛尖刀分队的老党员代表,郭汉庆和熊和平奉命“转战”阳逻防汛一线。
11日上午,长江网记者来到武汉长江以北片区防汛分队的备汛点——位于府河畔的航兴达拌合站,见到了来自武汉航发集团下属路桥公司这两位都已年逾五旬的建设者。此刻,他们已接到命令,要求在当日12时30分前完成向阳逻防汛点移营扎寨的任务。

郭汉庆(前排右一)和熊和平(前排左一)在防汛一线。记者张晟 摄
熊和平主要负责防汛物资、设备、人员的联络和储备工作,从7月5日开始,他就一直在为这件事奔忙。“前段时间雨下得大,路上有积水,车辆、设备好不容易筹措到了,但是机械操作手一时不能到岗。”熊和平说。关键时刻,他自己驾驶着车辆和各类设备进入拌合站,同步组织人员抢排积水,垫高路面,扛着沙包将防汛物资准时准备到位。
“老熊把东西送进来,后面的事情就是我的了。所以说,老熊是前方冲锋的战士,我就是后方服务的管家。”郭汉庆说,所有进站的车辆要确保100%完好,所有物资没有上级命令不准调动,所有车辆和设备的油箱要灌满。
“我要求所有车辆每天打着三次火,每次点火半小时。20吨的油库要保持满储状态,同时准备了6个油桶,以备应急之需。我就是根钉子,钉下去了就要保证纹丝不动。”对于抢险队伍的管理,郭汉庆更是严格,不但每天白天要考勤,晚上还要清点人数,还发布了禁酒令。
长江网记者在现场探访发现,所有车辆、设备均已处于时刻待命状态,水泵、发电机都被帆布覆盖,固定在运输车辆上,确实处于“箭在弦,刀出鞘”的备战状态。目前,现场储备了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推土机1台,各类车辆11台、泥土、黄沙、分口(石料)、瓜米(石料)各10吨,同时还储备1000立方米砂石料供防汛前线调配。
郭汉庆和熊和平说,今年1月底,他们俩一起参加了火神山医院建设,联系机械设备,接送操作手,冲洗施工道路,安装现场照明灯光,他们都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完成的,两人在现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他们说,今年的防汛抢险是又一场硬仗,他俩是施工领域的老兵,将保持24小时警惕,到阳逻后将坚决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记者张晟 通讯员程璟 严文)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