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可任选国内任一网点养老,武汉连锁养老瞄准旅居养老模式
长江网7月11日讯(记者徐锦博) “服务设施蛮新,离家又近,孩子们能经常来探望。”不久前,82岁的李奶奶离开住了25天的一家公办福利院,住进楠山有约唐家墩街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目前,武汉楠山康养、上海爱照护等企业在武汉加快布局连锁养老院或养老网点,就像家门口的连锁超市一样;他们的目标均指向全国范围内的旅居养老服务,今后,老年人可选择在国内任一网点养老。
连锁养老院建在了老人家门口
余爷爷在北湖街爱照护颐养中心做康复训练。记者徐锦博 摄
“每天都有训练,对恢复身体有好处,女儿过来只要10多分钟。”每天上午9时多,80岁的余爷爷都会在江汉区北湖街爱照护颐养中心做康复训练。余爷爷是北湖街横堤社区居民,意外摔伤后住进居民楼楼下的这家爱照护颐养中心。颐养中心设有老年食堂、康复区和娱乐区等,老年食堂可为周边老人提供送餐和堂食服务。
“我家就在这栋楼的7楼,儿子下楼就可以来看我。”隔着北湖街爱照护颐养中心900多米,6月28日,位于九头鸟小区的楠山有约唐家墩街养老连锁网点开业,这里设有24张床位,以及公共活动区、老年食堂、健身康复区、心理咨询区等功能区。开业没两天,65岁的社区居民祝心庭便住了进来。“房间里空调和电视都有,我可以自理,现在每个月2650元钱。”
爱照护是上海连锁养老品牌,主打嵌入式养老微机构,两年多前进入武汉养老市场。爱照护武汉地区负责人赵伯洋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武汉投资建设的4个养老网点均已投入运营,网点以“街道+爱照护颐养中心”命名,照护员等人员配备上实行统一标准。“都是连锁的,今年还有其他连锁网点的建设计划。”
此前,连锁养老院或养老网点在武汉是个空白。武汉市民政局网站公布了全市176家社会办养老院的信息,记者查询发现,一些养老院负责人开办了多家养老院,有的多达6家,但并未实行连锁化运营。
成本减少老人可享旅居养老服务
李奶奶住进了楠山有约唐家墩街养老连锁网点。记者徐锦博 摄
截至去年11月,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194.25万,占总人口的21.43%。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养老机构在院老人2.1万余人,平均年龄82.5岁,60%以上失能半失能。
“公办的床位少,希望民办口碑好的养老院多一些。”7月9日上午10时许,楠山有约唐家墩街养老连锁网点里,记者遇到前来咨询入住的李女士。李女士和83岁的母亲住在蔡家田,去年下半年,她的母亲患上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半夜起夜后,经常在家里找不到方向,一年来病情有加重的倾向。“母亲半夜要是醒了,我根本睡不着觉。这里蛮近,要是住进来了,隔三差五可以来看下。”
李女士在楠山有约唐家墩街养老连锁网点咨询入住。记者徐锦博 摄
“连锁能实现服务标准的统一,集中采购各网点的设施设备,能降低运营成本。”武汉楠山康养总经理刘旭辉介绍,该公司正建设远程医疗系统,无论老人到哪个连锁网点住,都可享受该公司的线上医疗服务。依托中国康养在全国的服务网点,未来入住武汉连锁养老网点的老人,可通过该公司在河北、山东、海南等省的连锁网点,享受旅居养老服务。
“上海这种连锁化的比较常见,一般有二三十家左右的门店。”爱照护武汉地区负责人赵伯洋表示,通过连锁服务统一管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利于形成品牌化。“护理员、康复师等可在连锁网点间共享,更多的资源能够回馈给老人。”
政策利好武汉连锁养老品牌崛起
近年来,华润置地、远洋、爱照护等企业的养老项目相继在武汉落地,对武汉本地养老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2018年11月,武汉市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通知》,明确将扶持社会力量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对已在武汉市注册养老服务品牌、连锁运营3A及以上等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0家(含)以上的同一法人主体,市级层面给予20万元一次性品牌扶持补贴。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以前是春秋时期,连锁养老品牌的出现,将推动武汉养老市场进入战国时代,连锁化是发展趋势。”“黄鹤英才”计划入选者、武汉市养老机构协会副会长王敏认为,政策全面放开,以及武汉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和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为一批有实力的资本培育养老连锁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连锁化能带来规模化效应,推动武汉形成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湖北省养老机构协会秘书长、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教授李波表示,连锁品牌的出现,表明武汉市养老运营模式转型升级正加速,养老服务市场正在洗牌和重组,连锁化运营带来的市场竞争,将使得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不理想的养老院面临淘汰,从而推动武汉养老市场提质升级。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