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可追溯每一支产品去向,​马应龙药企迈向“工业4.0”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13 15:4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7月13日讯(记者康鹏 通讯员武经宣)“400多年前,马应龙的生产模式是手工作坊,前店后厂、中医坐堂。而现在已经实现了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我们怀着历史责任感,正在加速智能制造,迈向‘工业4.0’。”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7月13日在马应龙药业集团举行的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第五场在线推广会上了解到,这家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正逐步建设智慧工厂,获评湖北省及武汉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马应龙自动化生产线。记者康鹏 摄

  该公司总经理夏有章介绍,马应龙诞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史称“马应龙定州眼药”,400多年一直传承至今。今天的马应龙药业集团,是由过去的武汉第三制药厂改制而来。

  机器人灌装流水线传输

  一分钟制造180支软膏

  马应龙自动化生产线。记者康鹏 摄

  7月10日,记者走进马应龙。在门口,要先穿上鞋套、工作服,戴上帽子,“全副武装”后,才走进生产车间。只见偌大的车间里,机器嗡鸣,却没有几个工人。

  密闭的玻璃罩内,机器手飞快地来回操作,将药剂灌入软瓶中。流水线上,一支支成品快速传输,经过一道“关卡”后,不合格的产品会被自动弹出。在车间里,还设有一块大屏幕,上面标明了今天的产量、批次等信息。

  据悉,在这一工厂,每分钟可生产180支软膏,与国外先进水平持平。每年各类药膏产量高达1.5亿支,药栓达2.3亿粒。

  “从原料粉碎、化油、配制,到灌装、入库,全部7个工序,我们都已实现自动化。”马应龙生产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自主参与研发了自动生产线,解决了一批行业内技术难题。

  中药粉碎是生产第一道工序。以往工作环境恶劣,产线改造后,不但产能提高2.5倍,粉尘也消除了95%以上。

  以往,产品质检靠人工,工作枯燥,准确率也低。而现在,产线上装备了在线检测系统,不合格产品从“关卡”通过,会被自动“踢”出生产线,精度误差达到0.1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每一盒产品都被打上码,质量可追溯。

  生产流通全过程信息化

  可追溯每一支产品去向

  马应龙自动化生产线。记者康鹏 摄

  马应龙还建设了强大的信息系统,从原料,到生产过程、仓储管理,再到药品流通状态、客户服务,可实现全流程管理。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工厂生产状态,根据订单排产,水、天燃气、电等数据实时采集,实现可视化。”夏有章介绍。

  据悉,近些年,马应龙在市场上十分火爆,在海外尤其受欢迎。相关负责人预计,未来5年,公司销售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近10亿。

  目前,马应龙已经启动产能评估工作,将继续导入智能化生产线,并对旧产线、仓库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应对产能不足问题。

  专家介绍,传统制药,尤其是中药,在生产现代化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如标准化、一致性等。马应龙的智慧工厂,为我国中药大品种现代化建立了生产模板,对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天是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今年上半年,以智能化改造为代表,武汉工业投资整体回稳趋暖,5月技改投资达到160亿元,超过去年平均水平。

  目前,武汉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比如,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按其实际完成投资:包括设备硬件投资、研发软性投资,给予8%,最高2000万元的转型补助。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