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支书送儿孙上“火线”,翁婿携手守大堤,“父子兵”奋战武汉防汛一线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13 19:2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7月13日讯(记者史强 通讯员吴玉芳)七旬老村支书请战未果,鼓励儿孙上堤防汛;曾在部队参加抗洪抢险的儿子,指导首次参加防汛的父亲巡堤;翁婿报名参战,再度携手巡堤……汉阳沿江堤10+343~11+343处,在此值守的汉阳区江堤街武汉潮江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值班人员中,有5对“父子兵”,其中有党员,也有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防汛老兵。汛情来袭,这群父子携手共战防汛一线。

  13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他们的“阵地”上,亲眼见证了这5对防汛“父子兵”的战斗。

  老支书请战未果,主动送儿孙上防汛一线

  50岁的杨新军是汉阳区江堤街潮江社区的党员,他和26岁的儿子杨阳一起,生平第一次上堤值守。他们是被74岁的杨明元送上大堤的。

  杨明元是原潮江村的退休村支书,1998年抗洪时,时任村副书记的杨明元带头上堤防汛。

  7月6日,在得知公司和社区在招募防汛人员,杨明元主动请缨要求上堤,但因身体原因被劝回。

  杨新军(右)与儿子杨阳。 记者史伟 摄

  “一家人吃晚饭时,父亲在餐桌上要求我们报名。”杨新军告诉记者,当年没能和父亲一起上堤一直是他的遗憾。就在父亲开口前,他和儿子杨阳都已不约而同报了名,“父亲听说我们都报名了,很高兴,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上堤,他要求我们要向别人虚心学习。”

  杨新军、杨阳父子俩上堤后,跟着大家学习如何巡堤查险,虽然很辛苦,但都觉得很光荣,“我和父亲终于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们上堤后爷爷非常开心。”杨阳说。

  杨新军笑言,每晚值守结束后回家总感觉有点“失落”:每晚回家,爸爸问的都是汛情和值守情况,很少问到自己和儿子,“虽然他不能来大堤值守,但他的心永远在大堤上。”杨新军说,经过短短几天防汛,他深深感受到了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不畏艰险,敢于担当,这也是我们家的传承。”

  巡堤,父亲是儿子的“徒弟”

  49岁的肖永东和29岁的肖青是一对亦师亦友的父子,在这次防汛中,父亲肖永东成了儿子的“徒弟”。

  肖永东是一名搅拌车司机,也是一名有着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7月6日,他请假后主动报名参战,第一次上堤值守。

  肖永东(右)与儿子肖青。 记者史伟 摄

  儿子肖青也是一名党员,现在是公司综合办公室行政人员,虽然是一名“90后”,但他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防汛老兵。

  肖青2010年入伍,2013年随部队在重庆参加防汛抢险,足足半个月没有和家里联系,“一直和孩子联系不上,我们猜测可能是防汛抢险去了,心里非常担心。”肖永东说。直到防汛抢险结束后,他们才重新恢复了联系。

  7月6日,肖永东主动请假报名参与防汛,生平第一次上堤,“孩子这次肯定是要上堤的,我不想再在后面担心了,我要和儿子在一起战斗”。

  “大堤如战场,阵地上只有战士,没有时间考虑亲情。”作为班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肖青却成了父亲的“教官”,他给父亲这样的“新手”传授巡查经验和注意事项,“巡查时人员间距多少米,每一步迈多远都严格按照要求来。”虽然身边大多是长辈,肖青却并没有放松要求,在他看来,堤上的所有人都是战友,要求不严格,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其他人劳动的亵渎。

  特殊“父子”传佳话,翁婿二度联手守堤

  57岁的邓忠收和35岁的肖胜是一对最特殊的“父子兵”,他们是翁婿关系。邓忠收有2个女儿,肖胜是小女婿。这也是翁婿第二次联手守堤。

  邓忠收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参加了多次防汛工作,经验丰富。同为党员的肖胜则是公司的董事。

  邓忠收(右)与女婿肖胜。 记者史伟 摄

  2016年汛期,翁婿俩报名参战,联手上堤值守。当时肖胜是首次上堤,经验欠缺,邓忠收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带着他巡堤、守堤。

  7月6日,翁婿俩又分别报名参战。因为排班原因,两人分别在不同的班组,白班夜班错开,难得碰上。“上堤8天,我们总共只碰见了3次。”邓忠收告诉记者,上堤当天、9日交班时和12日的夜班,寥寥几次碰面的时间两人都记得清清楚楚,“碰面时间很短,我们抓紧一切时间谈论水情,相互提醒巡堤安全,交流工作技巧,没有时间聊家里的事。”肖胜说,人在堤上,大家就是战友了,大家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确保堤防平安。

  父子组队巡堤很自豪 这两对“战友”巡堤既专业又敬业

  “12日晚,我和父亲第一次组队巡堤,我们很自豪!”虽然一夜未睡,34岁的汪巍仍然非常兴奋,他是共产党员,目前在一家企业工作。56岁的父亲汪正右是社区居民,曾经参加过1998年抗洪。

  1998年,汪正右在家养鱼,接到命令后毅然上了大堤抢险,因为水情太大,一夜之间60亩鱼塘被淹,“直接损失10多万元,但我们一家人不后悔”。

  汪正右(右)与儿子汪巍。 记者史伟 摄

  因为有了体验,父子俩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更加深刻,今年都第一时间报名参战。汪正右6日就上了堤,而汪巍则被安排在11日上堤增援,这也是他第一次上堤。父子俩到目前才做了3天“战友”,第一次一起组队巡堤。夜班巡查时,父子俩互相提醒、互相保护,携手圆满完成了这对父子诸多人生的“第一次”,“父亲在巡堤时非常专业,也非常敬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汪巍说。

  “通过这次巡堤,我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行动,他是我的榜样。”30岁的汪佳琦告诉记者,父亲汪正惠曾参加过1998年抗洪,当时汪佳琦只有8岁,“以前不太理解父亲什么可以几十天不回家,现在我明白了他当时为何这样做,能够和他一起战斗感到很高兴。”

  汪正惠(右)与儿子汪佳琦。 记者史伟 摄

  51岁的汪正惠在得知需要防汛人员时,第一时间报名上堤,“我参加过多次防汛,经验丰富。”而就在同时,在沌口上班的汪佳琦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回家一聊才知道都入选了值守名单。”按照安排,汪佳琦值夜班,父亲值白班,“每次出门上堤,3岁的女儿都要问‘爸爸去哪里’。”汪佳琦说,自己的回答都是说“乖乖睡一觉,醒了就会看到爸爸了”。“自己为人父,这个时候真的能感受到父亲当年的伟大和牺牲精神,为了守卫家园,我们都愿意做出任何牺牲。”

  “敢啃硬骨头,勇于牺牲这是我们从村到社区的一贯传统。” 武汉潮江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武汉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潮江村和后来成立的社区、村集团就开始在这一段江堤值守,“每逢汛期,所有党员带头,人人争先报名参战,数十年来确保了家园平安。”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