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今日出梅,阵雨将时不时“串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7-21 10:4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7月21日讯  7月21日,在武汉驻足43天的“梅姑娘”,和大家挥手告别。不过今年出梅后,雨水暂时还不会轻易离开,未来一周,阵雨将时不时“串场”。另外,虽然近期气温抬升明显,但真正的酷暑还要等到月底才完全开启。

  梅雨加量雨期加长,武汉平均日照时间1961年以来最短

  7月21日8时许,一场降雨突如其来,人们在雨中赶路。记者金思柳 摄

  武汉入梅始于6月8日,较常年提早了9天(平均6月17日),整个梅雨期长达43天,较常年平均(24天)偏多19天,不仅创下本世纪之最,也成为24年(1996年56天)来最为漫长的一个梅雨期。

  6月8日至7月19日20时,武汉大部地区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2.0倍,五个国家气象站累计雨量均在800毫米以上,蔡甸站以1051.4毫米排到历史同期第一位,武汉站(该站气象数据为武汉代表数据)达到898毫米,晋升历年梅雨期雨量排行榜第三名(前两名分别为2016年956毫米、1954年938.4毫米)。

  此外,由于阴雨不断,梅雨期阳光难觅,气温偏低。入梅以来湖北、武汉平均气温都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平均日照时数也均比常年同期偏少100多个小时,排1961年以来倒数第一位。

  攻势凶猛范围广,日降水量暴雨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今年梅雨不但持续时间久,还大范围上演“车轮战”。43天的梅雨季,湖北省共出现9轮区域性强降雨过程,超过2016年(8次)、仅次于1998年(10次)。雨区基本稳定在鄂西南、江汉平原至鄂东一线,雨循旧路,暴雨落区高度重叠。

  武汉在梅雨期间也发生了8轮强降水(6月9日—10日、6月12日—13日、6月15日夜间、6月20日—22日、6月27日—29日、7月2日、7月4日—7日、7月18日—19日),较常年同期偏多5轮。其中江夏区乌龙泉站以日降水量472.3毫米(7月5日20时—6日20时)和小时雨强88.3毫米(7月7日4时—5时)创下极端值;蔡甸暴雨日数(9天)刷新历史同期极值。

  “梅完梅了”的梅雨是副热带高压在“撑腰”

  这“梅完梅了”的暴雨到底是谁在背后“撑腰”?气象专家解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重要的推手,副高好似一位“指挥官”,它的强弱、进退直接牵动我国雨带位置。

  副高本身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今年受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偏高影响,它变得愈发“顽固”。再加上入梅以来,贝加尔湖地区常常有冷性低涡存在,在它的转动下,不断有冷空气扩散,致使副高北抬屡屡“受阻”。另外,今年台风“不给力”,缺少台风出手“相助”,副高也就更难“挪动”。

  一般来说,暖湿气流由南向北出发,冷空气由北向南进攻,两者交汇才能碰撞出雨水。今年,迟迟不肯大幅度“挪窝”的副高给西南暖湿气流建立起了一条坚实的“绿色快车道”,让印度洋和南海两个主要“水汽仓库”的“发货速度”加快、“发货量”加大。同时,北面冷空气也很活跃,一股又一股补充南下。冷暖气流强强出击,沿着副高边缘游走、相遇,展开“战斗”,一条狭长稳定的锋面雨带便在长江中下游顺势而生,雨水包裹也因此接连“投放”到武汉。

  7月底前后正式开启酷暑天气

  湖北省气象局根据最新资料分析,7月21日,副高将明显西伸北抬,并控制我省东部地区,主雨带也将随之西移北抬到华西至黄淮一带,湖北梅雨季正式“谢幕”,转入盛夏季节。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仍停留在海上,控制我省的副高暂不太稳定,一旦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还会有短暂南退。因此,近期湖北局部还有阵性降雨发生,后期可能还有弱降雨过程出现,不过无明显大范围暴雨天气。也就是说,出梅后,近期雨水还可能凑热闹,但一般不会有像梅雨期那种连续且密集的降水过程。

  直到7月30日以后,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开始控制我省,将开启一段37℃以上的酷热高温天气。专家表示,从目前监测数据来看,“重演”2019年连续高温天气的可能性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梅雨期结束不代表防汛就能松一口气,当前湖北内涝外洪夹击,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

  (见习记者范佳昕 通讯员汪应琼 高迅芝 陈声超)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