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 :两个小举措切断疫情初期传染途径,医防融合才能掐灭暴发前的火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8-03 07:4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彭鹏(中)、李月华(左)参加院长访谈,与嘉宾主持、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周宁互动。记者金振强 摄

  【访谈嘉宾】

  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 彭鹏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科主任 李月华

  “只有临床医生都具有更强的公共卫生意识,再次面对疫情时,才可能及早掐灭暴发前的‘小火苗’。”

  参加长江日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武汉战疫院长访谈”时,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结核病控制科主任李月华反复提到一个词:意识。

  从1月3日收治第一位患者,到6月17日最后一名留院康复患者胡定江出院,肺科医院在疫情阻击战一线战斗160多天,完整经历武汉战疫,其间创造了一系列救治纪录,完成了“打满全场”的使命。

  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记者金振强 摄

  【经验】

  “大公卫”意识最大限度保护医患

  “1月3日,医院收治多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现他们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且肺部病灶均为病毒性肺炎的表现。”提起当天的情形,彭鹏和李月华记忆犹新。 “作为防治结合的医疗机构,我们在初始信息把握上更具预见性。”李月华说,“彭鹏院长曾多次提到,这将是一场残酷的战斗,可能会流血牺牲,希望大家重视。”

  “料敌从宽”是彭鹏的思维惯性,他曾参与2017年H7N9禽流感疫情处置工作,收治相关患者后,他在医院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加大防护物资储备,“如果再次面对传染性疾病疫情,物资消耗需求将急速上升”。 提议得到一致同意,1月中旬,肺科医院储备了可满足两个月治疗所需的防护物资。彭鹏说,疫情期间,没有一位后勤人员提出辞职,和他们能享受到同等防护待遇有很大关系。

  “医院长期收治结核病患者,医生平时就戴N95口罩,对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也会在挂号时发放一次性外科口罩。”彭鹏认为,这两个措施让医院切断了在疫情初期发生感染的途径。

  防护用品是硬件,机制与意识则是打胜仗的软武器。在彭鹏看来,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医防协同机制应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一线临床医生具备‘大公卫’意识。”彭鹏提及,一位亲戚曾确诊为新冠肺炎,而在发病最初,是由于出现心脏方面症状到综合医院就诊,被医生敏锐察觉问题后转往定点医院而确诊的。

  彭鹏说,临床医生在接触病患后,向公共卫生人员及时提供线索,将发挥“吹哨人”的作用,掐灭“可能蔓延的小火苗”,这也正是推进医防协同机制的目的。

  在日常管理中,肺科医院非常注重培养临床医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早已将“临床医生是否履行公共卫生职责”一项列入考核。医院会将特殊类型结核病患者集中收治到同一个科室,这样一来,患者信息相对集中,便于开展救治。在诊疗过程中,会进行包括公共卫生科在内的多学科会诊,让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提升流行病学知识和公共卫生意识,而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多学科会诊机制。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科主任李月华。记者金振强 摄

  【回顾】

  胜利得益于所有人的付出

  在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里,曾一度创造多个纪录:血液滤过使用率最高、ECMO上机率最高、俯卧位通气使用最早、纤支镜灌洗使用率最高……安装ECMO的患者先后有24人,最高峰时,7台ECMO同时启动。

  “不放弃是医生的责任,我们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彭鹏说,医院摸索出一套危重症患者ICU救治流程,并七易其稿,被第六版国家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方案所采纳,为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提供指南。

  累计收治患者1052人,治愈出院981人,治愈率93.25%;累计收治重症以上患者419人,治愈348人,治愈率83.05%。这是市肺科医院交出的“战疫”成绩单。成绩单的背后,是英雄的武汉人民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为担当,投身于疫情防控斗争的努力。

  访谈现场,彭鹏拿出手机展示了一位同事的朋友圈。这位同事是医院食堂经理,1月25日,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他在朋友圈里写道: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战役,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唯有齐心协力,科学应对,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争取胜利,还家人平安,还社会安宁。

  彭鹏看到后留言“辛苦了”,同事的回复令他动容:这是值得吹一辈子牛的事。彭鹏说,疫情阻击战实则是一场人民战争,武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得益于所有人的努力和全社会对医疗救治工作的支持。

  嘉宾主持、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周宁。记者金振强 摄

  【展望】

  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间将开展人才交流

  在武汉,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的发展蓝图已悄然铺开,成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规划,市肺科医院、市金银潭医院将成为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开展人员交流,进一步实现防治一体化。

  在彭鹏看来,临床医生、疾控人员开展轮训,促进临床素养和公共卫生素养同步提升,对于推进医防协同工作意义重大。临床医生掌握流行病学知识,能在接诊过程中更精准地发现潜在的传染病迹象,起到预警作用。而医疗机构也可以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流行病学碎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得出可能存在的疫情预警因素,更好地发挥“前哨”作用。

  来院轮训的疾控人员也将带动、指导医院公共卫生科更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除了派人走出去当学生,还要把老师请进来”。

  彭鹏透露,今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将注重完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除了过去侧重的症状描述,也会将可能与疫情挂钩的关键信息设为必填项。比如“患者是否来自季节性传染病地区”等,把关口前移并强化,可以提升临床医生的预见性,让公共卫生科及时甄别,也便于院方捕捉可能存在的疫情迹象,发出预警。

  “医、防互相作用,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在彭鹏看来,推行医防协同机制,是为了促进全社会健康素养及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目标。 (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王敏)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