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堤外江水奔流,堤内生活如常,武汉最险四邑公堤送3轮洪水俯首东去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8-03 14:0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8月3日讯 8月2日,武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武汉大部气温将达37℃以上。中午时分,长江四邑公堤居字号险段河堤,火辣辣的太阳直射下来,包裹严实、脚踩厚重套鞋的4位巡堤人员,手持铁钩、竹竿,不时往草丛里戳戳。一轮巡堤出发不到100米,四人的后背就已湿透,脖子和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子。

  

  文字|李玉莹  制图|赵健

  长江干堤四邑公堤居字号险段,位于武汉江夏区和咸宁嘉鱼县交界处,长江在此呈“L”形,有一个近90度的拐弯,堤岸迎流顶冲,水流十分湍急,是长江流域著名险段之一,防汛压力大。

  今年汛期,3轮洪水俯首东去,四邑公堤江夏段堤外江水奔流拍岸,堤内百姓祥和安宁,没有出现一起大的险情。

  堤外:迎流顶冲,就像开车拐弯时猛打方向盘

  7月11日,来自市水务科学研究院的孟仲华作为技术支撑,进驻江夏区河道堤防管理总段。在他看来,17.5公里的四邑公堤江夏段集中了致富险段、谭家窑险段、红灯险段、中湾险段、居字号险段和双窑险段6大险段,是长江干堤武汉段上最险的一段,险段比例高达70%。

  

  江夏区长江干堤居字号险段,装满河道的长江水在此急转90度。记者李永刚 摄

  “其中,居字号险段最险。”孟仲华形容,居字号险段是迎流顶冲的地方,就像开车一样,拐弯时猛打方向盘,那个力气是很大的。

  

  江夏区长江干堤居字号险段,江水紧贴大堤高速奔流。记者李永刚 摄

  7月31日17时,长江四邑公堤居字号险段水位28.92米。江夏区河道堤防管理总段综合业务科负责人吕强胜的声音几乎淹没在江流与堤岸的撞击声中:“这里是仅凭耳朵听,就知道是险段的地方。”

  站在四邑公堤居字号险段,江水拍岸如战鼓擂擂清晰可闻。“那里,就是1998年溃堤的簰洲湾。”吕强胜指向上游方向的洲滩,记者透过护浪林看去,距离大约两三公里。

  在堤防所工作多年的吕强胜曾参与1998年抗洪。他告诉记者,22年前的四邑公堤只有6至8米宽,堤外的护坡都是草,浪打上来带着泥。

  1998年以后,四邑公堤全面整治。吕强胜见证了堤防的加高培厚、堤基防渗、护坡护岸、植树种草,他告诉记者,“如今,四邑公堤防洪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7月12日23时,长江武汉关迎来历史第四高位的洪峰水位28.77米,此时居字号险段的水位29.41米。“当时我就在堤上,水位很高、水流很急。”吕强胜指着六棱块石铺就的护坡说,现在四邑公堤最窄的地方也有12至13米,最宽的地方在居字号险段,有41米,堤防不仅“长胖”,而且经过水下抛石护岸,变得更加坚固,堤顶高度也升至32.5至32.8米,“再度抵御洪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

  堤上:闻汛而动,值守一线筑牢“红色堡垒”

  2日13时55分,值守队员徐鹏走出居字号险段3号哨棚。穿上套鞋、戴上草帽、拿起钩子,朝堤角走去,开始新一轮的巡防。“雨天不破晴天破,涨水不破退水破,大意不得。”徐鹏告诉记者,现在江水每天都以10多厘米的速度下降,更易产生脱坡、崩岸等险情,巡堤更要小心仔细。

  “这群年轻人来自江夏区城管局,平均年龄26岁,”吕强胜说,值守险段,区里派出了精兵强将。

  

  江夏区长江干堤居字号险段,值守人员顶着烈日在堤内护坡上巡查。记者李永刚 摄

  7月10日,江夏区长江干堤防指把区城管局从金口护镇堤选派至四邑公堤,驻守居字号险段。这支92人、平均年龄26岁的队伍被寄予厚望,最险的堤段配备最年轻的力量。

  

  江夏区长江干堤居字号险段,大堤上旌旗猎猎。记者李永刚 摄

  “把防汛战场当成检验党性的考场,领导干部靠前指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我们一来就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王波告诉记者,临时党支部就设置在居字号险段3号哨棚,现有22名党员,20多天值守期间组织召开了3次支委会,传达防汛指挥部精神,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越困难时,越需要党员带头。”王波说,2.8公里的居字号险段共有4处值守点,值守人员每8个小时换一班,每班8人值守,“每班都有一名党员干部带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今年梅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频频光临,位于堤角的平台干了湿、湿了干,可有一处总不见干。2号值守点带班党员张振涛巡堤时发现这一现象,“既然来到堤上,就要对大堤负责,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他赤脚试了试,松软松软的,害怕出现险情,和同事坚持在这里守了一晚。

  直到第二天按照技术人员的建议,现场开凿出Y形引水沟,水流汩汩而出,张振涛才松了口气。

  “汛情就是‘集结号’,险情就是‘冲锋号’,我是党员我带头。”王波告诉记者,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下,所有值守队员形成了共识,要打赢这场防汛大战,必须拥有高度责任感,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

  堤内:生活如常,村民安居乐业

  傍晚,在江面高度悬于头顶约2米的金口街长江村,村民们和往常一样,在广场上唱歌跳舞。村支书陈定发从村头走到村尾,叮嘱大伙儿不要上堤。

  因江得名的长江村位于四邑公堤致富险段附近,陈定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儿。1998年,陈定发也曾参与抗洪,负责开船运送抢险物资、查险和救援。

  今年58岁的陈定发告诉记者,以前巡堤就是人加电棒,现在除了雨衣、套鞋、反光背心还有铁铲、铁钩等工具。晚上就更不一样,以前只在险工涵闸的地方设置马灯,守堤的人坐在堤角,10米远一个,谁都看不清谁。现在灯火通明,老远就能看到哨棚亮起的光。

  “1998年以后,看着四邑公堤一步步从弱小到壮实。”陈定发说,以前每年汛期,但凡水稍微大一点,当地百姓就开始拾掇包袱,准备随时撤离。现在眼见着堤防变得坚固,巡防人员又一批一批地上堤,老百姓安心许多。

  “以前抗洪全靠堵,现在有计划有准备地提前给洪水让路,将损失减至最轻。”陈定发说,今年水来得大,村里位于沿江垸行洪区的3户人家共15口人全部转移了出来。

  袁山一家6口住进了村安置点。“我们搬过来20多天,村里送来了米、油、风油精等生活物资。”他说,自家房子位于村子边缘最靠近江边的区域,现在的安置条件比过去好很多,年轻人继续忙碌,老小家中消暑,全村一派和谐。

  (记者吴冬三 黄师师 胡维琼 通讯员廖宇智 吴光文)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