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裸土全覆盖、智能喷淋是标配,武汉工地在线监测治理扬尘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8-05 19:1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8月5日讯 治理扬尘,提升整体环境,已成为武汉城建领域文明创建共识。今年,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推广安装施工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接入“武汉市文明施工大数据监管平台”,打开手机上的APP,数百个工地PM2.5、PM10的实时数值,以及月喷淋量一目了然。5月下旬,全市房屋市政工程“扬尘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启动,对标全国先进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工地面貌。同时进一步加大扬尘治理监督执法力度,凡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工地,暂停施工并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从严查处。

  汉口客运中心项目工地裸土全覆盖。记者刘斌 摄

  连日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武汉多个工地看到,施工裸土或用绿色密目网平整覆盖,或植绿种草,智能喷淋系统也成为武汉工地“标配”。

  汉阳国博E4地块项目工地,种植草坪美化环境。记者刘斌 摄

  抑制扬尘 每天作业完毕立刻将裸土覆盖

  2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先来到汉口客运中心项目工地。这里正处于土方开挖、打桩阶段,也是所有施工环节中最难控制环境卫生的阶段,但是工地整洁干净,基本看不见黄土稀泥,所有裸土都被绿色密目网覆盖。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工程,将智能喷淋和园林喷灌系统结合,进行双重防控扬尘。记者刘斌 摄

  “这里位于发展大道与后襄河一路交汇处,工地旁边就是二环线,车流、人流密集,因此特别注意工地扬尘管理。”施工方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负责人吕为仓说,现场土方采取分层分块开挖,未施工区域一定用绿网全覆盖,在土方开挖和桩基施工时,一旦当天作业完毕,立刻将裸土覆盖。“我们买的绿网是‘六针’的,非常密,不容易破,目前已经配备了约8万平方米绿网。”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汉阳国博E4地块的一处房建项目,一进工地,便被路边一块块整齐的绿色草坪吸引,绿草如茵,一看就不是临时种植的。“进场前,绿化先行,去年5月铺设了草坪,还种植了很多树木,目前工地绿化覆盖率达20%。”施工方华南建设项目负责人朱云说。

  该工地还设计了一套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存入4个蓄水池,经过三级沉淀,再循环利用,浇灌绿植或洒水。朱云说:“虽然刚开始投入成本较大,但因为工地用自来水成本较高,综合一算,其实更划算,而且绿色环保。”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工程,安装了智能喷淋系统。记者刘斌 摄

  降服扬尘 塔吊吊臂装上喷淋设备

  对付工地扬尘,喷淋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之一。在武汉华侨城杨春湖商务区A地块项目,长江网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2台塔吊的吊臂上安装了喷淋,当塔吊转动,一排排水雾便随之喷洒,“降服”扬尘。

  “我们的工地还配备12台固定雾炮机、1台大型移动式雾炮洒水车降尘。天热时,基本15分钟就洒一次水。”项目负责人张先忠说,工地还安装了PM2.5粉尘颗粒监测仪,在围墙、基坑边也设置喷淋设施,当粉尘浓度指数超标时,启动喷淋降尘。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工程,安装了智能喷淋系统。记者刘斌 摄

  在位于武昌临江大道的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工程,长江网记者看到,除了围挡每隔2米安装一个喷头外,这个工地最与众不同的是,树木上也安装了喷淋系统。

  打开开关,一圈圈水雾喷洒出来。汉阳市政项目负责人杨彪说,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主要以景观工程为主,其中包括绿化、慢行系统等,如果短时间内扬尘较大,就会启动园林的喷洒系统,一同进行降尘。“这是将智能喷淋和园林喷灌系统结合,进行双重防控扬尘。”

  武汉市城建局安监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治理扬尘,标准先行。根据《武汉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2020年版)》,以覆盖施工裸土的密目网为例,不再像以前盖上就完事,而是对材质和覆盖标准作出了明确要求,推行不少于6针的密目网,密度更高,且要将裸土平整后再覆盖,做到一马平川;对于易产生扬尘的土方开挖阶段,要求施工方分层分块开挖,挖到哪一块,就揭开哪一块的网,其他区域全部盖严。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阎鹏 石磊)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