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世界,企业未来系于创新 | 长江评论
长江网评论员
全国百强企业四成落户武汉,国产面板三大厂商齐聚武汉,一系列投资、项目布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很多填补行业空白,引领行业未来。“硬核”科技企业与城市携手奔跑,令人感受到越来越浓厚的创新氛围。
“岚图”首款概念车VOYAH i-Land全球首发现场。记者高勇 摄
创新是第一动力。疫后重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新是真正的“开山斧”。疫情之后我们面临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中国,面临不一样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许许多多的行业、企业都在重估创新的意义,重构创新竞争力。甚至有一种说法:“疫情带来的冲击之下,企业需要‘疯狂的创新’。”
武汉天马G6产线,无人工厂内正在进行良率爬坡。 通讯员姚显红 摄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么是技术的创新,要么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也包括资源配置上的创新。集聚大批创新型企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也是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创新之路上,武汉是一座厚积薄发的城市,科教资源、人才荟萃、文化深厚、通透豁达的精神气质,这都是我们的禀赋优势,我们要充分激发禀赋效应,培育创新创业沃土。
6月22日搬入小米武汉总部新大楼办公的员工。通讯员马丹妮 摄
企业是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既体现于招商引资环节,也体现于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既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也要呵护与激发企业创新潜力;既要重视“头部效应”,也要推动创新企业的集聚,形成创新企业、创新活动扎堆效应。
高德红外检测设备。资料照片
企业创新与城市创新互为表里。政府服务创新,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企业创新就有舞台、有底气。营商环境是“水”,创新企业是“鱼”,从这个意义讲,创新是一个生态体系,城市的创新精神与企业的创新追求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生命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共荣共生。
世界公认我国目前已处于创新潜力暴发的初期阶段,这也是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武汉要抓住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让武汉的社会活力、企业创新蓄力勃发,以强大的创新活力育新机、开新局。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