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革命历史文化浸染着来来往往每个人,“我家住在都府堤,红色是我们的血液”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8-11 06:0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记者黄征) 近日,“对话·传承——南昌起义中的武昌农讲所学员”展览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以下简称武昌农讲所旧址)开展。连日来,尽管天气炎热,但仍有个人和团体观众提前预约后前去参观。这些观众当中,有不少是住在武昌都府堤的居民。
  “我以前住都府堤40号,就在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附近,现在的家也在都府堤社区,这里的每一个新展览我都要看看。”75岁的李仁桃对长江网记者说,他在都府堤生活了半个世纪,亲身感受到它的变化,“这里的红色基因对我和家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常到家门口的博物馆转一转,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年纪大的市民组成“红色星干线”
  义务为游客介绍红色景点
  红色星干线志愿讲解团老党员邓广东(左)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外,给硚口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党员们讲党课。记者何晓刚 摄
  长417米的都府堤路,集中了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旧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4个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也是武汉地区红色景点最多、知名度最高的“红色一条街”。
  69岁的邓广东老人上世纪80年代搬到都府堤,退休前在都府堤社区任支部书记,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充满感情。2019年,社区组建以退休老人为主的“红色星干线”志愿团队,义务为游客介绍都府堤的红色景点,邓广东主动报名加入。
  “去年10月份,杨园街的党员干部到都府堤来参观,我花了半个多小时为他们介绍‘红色一条街’,代表‘红色星干线’打了头炮。”邓广东笑着说。
  为了更准确地介绍景点,邓广东做足了功课,只要和都府堤有关的资料都会收集。“毛泽东在都府堤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杨开慧、陈潭秋、蔡和森、夏明翰、彭湃、毛泽民、毛泽覃等也都在都府堤工作生活过,一定要讲好他们的故事。”
  外公是武昌农讲所学员
  她把主题党日活动第一站选在都府堤
  “多年前的都府堤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历经数次改造,如今变成了平整的青石板路,路边种上花草树木,周边建筑统一了风格,还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廉政文化公园。”70后的陈岚是一家在汉央企的员工,说起她和家人在都府堤一带生活的几十年,脸上写满了幸福。
  陈岚告诉记者,她的外公段继李是武昌农讲所学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过党的地下工作,“外公早年因为革命工作颠沛流离,很难照顾家庭,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在我小时候,年迈的外公经常带我去离家不远的农讲所玩,还告诉我当年他以第15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农讲所。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波折,对党始终忠诚不渝”。
  都府堤的这段红色记忆,成为陈岚和家人最美好的回忆。陈岚是所在支部的宣传委员,单位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她第一站就选择了都府堤的红色景点,“我不仅给同事讲外公的故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都府堤的革命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8岁半小女生讲夏明翰的故事
  妈妈和观众都流泪了
  武汉革命博物馆小讲解员武昌中华路小学的张玉烁在农讲所给游客讲解。记者何晓刚 摄
  近几年,到都府堤红色景点参观的人数大量增加,让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和员工们强烈感受到游客对红色旅游、红色历史的向往。
  2016年夏,该馆宣教部副主任崔媛媛和同事商量,可利用寒暑假在附近社区招聘一批“小小讲解员”,经过培训后为观众讲解。“当时只是一次尝试,没想到特别火爆,迄今已办了7期培训班,100多个孩子成为合格的‘小小讲解员’。”
  8岁半小女生张玉烁第一次参加培训时才7岁,虽然没达到招聘要求的年龄,但因表现出色被破格录取。
  第一次讲《赤子丹心夏明翰》时,张玉烁从早上7时背到晚上,听到女儿饱含深情的讲解,她的妈妈蔡威禁不住泪流满面。指导老师万小宁说:“张玉烁讲夏明翰的故事很有感情,她讲解时很多观众都感动落泪。”
  蔡威告诉记者,她和女儿都在都府堤长大,直到2017年她家因拆迁才搬走,“女儿小时候经常在几个红色景点玩,我让她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是希望她通过学习了解革命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