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踢到高中成长为大学生……晚报杯串起他们的青春
长江网8月24日讯 (记者张琳)从初中组踢到高中组,从中二少年成长为大学生……对晚报杯高中组的许多参赛球员来说,晚报杯的比赛串起了他们整个中学生活,成为他们青春回忆最难割舍的部分。
“今年我是第五次参赛了。 ”青锋FC队的刘子健这样说,“一到暑假自然就想到晚报杯,就感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年如果不参赛感觉生活似乎缺少什么似的。”
青锋FC队的主要班底来自青山区的几所学校,大多数人是初中同学。刘子健本人是市第49中的学生,今年已经高三毕业。“这五年来,最难忘的就是2017年我们第二次组队参赛,小组第一轮击败了上一届的冠军。”
刘子健回忆说,2016年青锋队首次组队参赛,由于大家在场上普遍紧张,结果小组连吃败仗,灰溜溜地被淘汰。整整憋了一年,2017年青锋队卷土重来,小组首战对阵上届冠军,结果青锋队爆冷取胜。“倒不是说我们水平有多高,关键是经过上一年的历练,大家在场上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能够击败上届冠军队,整个队的气质都有了一个提升,再站在场上不管面对谁,都不再觉得自己是弱队,自信能够一拼。”
今年高考,刘子健被上海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录取,今后计划向媒体行业发展。刘子健最喜欢的播音员是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康辉。可以说,刘子健的主播梦也是从晚报杯开始的——2017年,他就尝试着用手机直播并现场解说晚报杯的决赛,并因此上了第二天《武汉晚报》的体育版。那篇报道虽然只提了他一句话,他却珍藏至今。
“嗨,那回原本是我全程举着手机直播,后来被刘子健抢过去了玩了一分钟,结果就被记者看到了。后来记者真接采访他,也没采访我,报道里就说是他在解说比赛。那回主要是刘子健占了穿着西服的‘香因’,其实我也是解说员啊。”一提起这一段,汉北土高队的陈一源就“愤愤不平”。
陈一源与刘子健是初中同学。上高中时,陈一源去了11高,而刘子健上了49中。虽然不在一所学校了,但两人的友情并未中断。两人最常见面的地方就是足球场。“上高中后,我们俩代表各自不同的球队比赛,踢过不少友谊赛。我们一直期待在晚报杯上交手,可惜抽签抽了好几年,每年都不在一个组。今年又不在一起。”
与刘子健一样,陈一源今年也是第五次参加晚报杯了。“去年的晚报杯,也就是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们要进行高三总复习,但我还是照常报了晚报杯比赛,那时候上学是上到下午5点就放学了,下午6点在塔子湖比赛,我放学了就赶紧背着书包搭的士赶去塔子湖。”幸运的是,参加晚报杯并未影响陈一源的学习。今年高考,陈一源考了610多分,目前正在家里等通知。
“要说遗憾,就是我们队跟刘子健的队这几年殊途同归,都没能冲出小组赛。”陈一源说,“希望今年最后一次参赛能够打破这个魔咒。”
26年来,晚报杯就这样默默地陪伴着武汉市的足球小将们。目送一批批小球员从幼稚到青涩再到成熟。同时又欣喜地目睹他们学成归来,继续为晚报杯奉献服务。
桂遥在晚报杯执法中。 本人供图
23日下午,塔子湖基地球场上,桂遥吹响了终场哨。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执法晚报杯。从初三到高三,他曾四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上大学后,他又以裁判员的身份重回晚报杯。
“我是初三时第一次参加晚报杯。”桂遥回忆说,“那次第一场就被对手打了个1:8。一下把自信心全都打没了。好在后面我们调整得快,大家相互鼓励,最后还是以小组第二出线,一直打到八强战才被淘汰。”
桂遥如今已是华师体育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一起,他接触到了裁判法,并开始执法晚报杯。“现在我虽不能以球员的身份参赛,还可以换一种身份参加晚报杯。”他说。换了身份再回晚报杯,桂遥的感受也跟从前大不一样。“以前当运动员,没有系统学习过裁判法,对规则不了解,有时总是觉得裁判的判罚有问题。其实,现在我明白裁判的每一次判罚都是根据裁判法,必须做到有理有据的。在场上当裁判,会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只有自信才能顶住来自场外的各种压力。”
对晚报杯这个从小踢到大的赛事,桂遥充满着感恩。“这也算是一种情怀吧。我的许多最要好的朋友,都是在晚报杯上结识的老队友。虽然现在大学天各一方,但一直保持着联系。只要有机会在武汉相聚,肯定就会约一场比赛踢。对我们这些业余的足球爱好者来说,晚报杯是一个收获快乐的机会。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放松。它同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许多有天赋的小球员也是从这里崭露头角的。”桂遥说。
还有一年桂遥就要大学毕业了,去学校当一名体育老师是最有可能的去向。他说:“再过几年,也许我的学生也会来参加晚报杯了。我一定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编辑:朱晓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