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光谷企业四方光电科创板首发过会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9-09 22:3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9月9日讯(记者李佳)9月8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审议结果,光谷企业四方光电在两轮问询后快速过会,将步入注册阶段,未来在科创板首发上市。四方光电2003年在光谷注册,主要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和生产。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呼吸机等医疗装备主要配套企业,四方光电在支持医疗器械企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四方光电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四方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该企业此次拟募集资金5.7亿元,投向“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产线”“智能气体传感器研发基地”“营销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

  这个创业者有故事 

  他为什么有“商业头脑”? 

  熊友辉,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董事长,199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煤田地质专业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原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跨专业攻读热能工程硕士博士学位。 

  早在本科阶段,熊友辉就有点“另类”。他有空就对镜子练口才,多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得奖,花费上百元进行公共关系培训。念书时,人家背地质术语,他却扎进图书馆,从专业的角度寻找家乡附近的矿石分布。

  1994年的暑假他回到家乡,根据书上的记载确实在附近找到了不少矿点。通过整理两个剖面并办理矿产证,暑假结束回校读研究生时,这两处矿点就成功转让。

  读博土时,熊友辉坐火车去外地办事。—位相熟的企业家跟他提起国内找不到的—款激光测量系统,“要是有人能做出来,我给他30万元”。

  火车上的闲聊,他当回事。当时网络不发达,他根据企业家印象中的几个英文字母,—路找到国外厂家。他跨洋从原始厂家手上,花近10万元人民币将设备买来转给那位企业家。最后,他赚了20万元。“赚钱得靠情报分析能力,要会整合资源。”他总结说。

  1996年,还在攻读硕土学位的熊友辉接到—个项目———编1套仪器测控软件,报酬8000元。事实上,他当时压根不会编程,但是他还是下决心先接下来,同时积极寻找编程高手并以4000元的价格转包了项目,这样通过项目管理赚了4000,他从此也学会了编程。

  博士毕业两年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却足足筹备了近两年才开始创业。

  他说,自己读书时就有“提前准备”的意识。在地大读本科时,每天6时30分要做早操,同伴们都在6时齐刷刷起床,他却坚持5时55分起床,“早5分钟,—切都顺”。比别人早5分钟,他可以错过“堵点”,不用与人争洗漱间;别人匆匆赶到操场时,他已合上音乐节拍,从容不迫地做早操。

  入驻光谷打算创业时,他积极与光谷各部门沟通,对初创企业政府各项扶持政策都了如指掌。“无须等到别人去通融,自己需要将各种资质提前做好准备。”

  这个企业很“硬核” 

  近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近亿元 

  1999年,熊友辉博土快毕业去北京出差,无意中看到—本《煤质技术》杂志。“别人看论文,我专门看广告找商机,还真有。”

  回到学校,他给在这个杂志做广告的—家企业写了封信,推荐国外先进的煤质分析仪器技术。没几天,这家企业回信表示很感兴趣,并达提供近50万的科研经费研究煤质仪器的国产化,同时也实现了他留校后科研经费的开门红。

  研发中,他发现,其中—个重要元件红外气体传感器能在许多行业广泛运用,但国内企业还没有掌握这项核心技术。

  2003年四方光电成立,自主开发行业急需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此后,企业瞄准气体传感技术、气体分析仪器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用智能化解决工业的转型升级,做让工业“聪明”起来的东西,目前四方光电已成为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需要小的团队去从事工匠式的关键部件创新,不要开始就想着可以做大企业,很多人没有做大企业的基因,把企业做大了也会垮掉。”从创业到接近上市,熊友辉走了17年,近年来,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近亿元。

  四方光电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先后获得了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支持,企业累计获得96项专利,其中包括29项境内外发明专利。四方光电的气体传感器已配套于美的、格力、飞利浦、一汽大众、德国博世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终端产品,其气体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领域。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疫情防控期间,四方光电生产的氧气传感器已配套于国内外1.35万台呼吸机及3.95万台制氧机等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公司的物联网超声波肺功能检查仪正积极参与我国“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疾控项目建设。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