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工边学习,4次高考终于上了心仪大学,武大来了26岁“励志哥”
长江网9月11日讯(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李想)9月11日16时许,武汉大学健康学院迎来新生——来自江西26岁的黄俊(化名)。他也是2020年武汉大学录取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大的励志哥。
北漂当理货员,边打工边学习
出生于1994年12月8日的黄俊经历不平凡:2014年第一次高考,567分,没达到自己理想状态,没填志愿;2015年第二次高考,621分,被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大学期间,由于心情有些抑郁,于2018年退学;2019年高考557分,没达到理想状态,放弃;2020年第四次参加高考,595分,被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护理学专业录取。
“武汉大学在江西的本科录取分是640分,而护理学是单列招生,按护理学院志愿,从高分往低分录,最低分数是593分,我今年考了595分。为了上985大学,我选择了护理学专业。”9月11日中午12时,正在南昌火车站候车准备来武汉大学报到的黄俊说,自己执着于985学校。
其实,这么多年,黄俊是一边打工一边在刻苦学习,只为了圆梦。2019年,退学后一年后的黄俊高考只考了557分,比起2015年的621分相差较远,他一时无法接受。“父母是不会支持我复读的,我打算自己挣钱,找人一起自学。”为了锻炼自己,当年高考后,他独自一人带着1000元,来到北京。没有工作,没有熟人,随便找了个地铁站下车。
早上8时的北京,正在下雨,有点凉。迷茫的黄俊内心非常害怕,“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安排的情况下,独自出行,也许这就是北漂吧!”想起以往种种,加上内心的害怕,他踏不出离开地铁站的脚步,在地铁站哭了3个小时。平复心情之后,黄俊明白自己必须在北京生存下来,他打算找个饭店当服务员。走进一家饭店,服务员告诉他,隔壁的水果超市在招工。
于是,黄俊在水果超市当理货员,安顿下来,“每天为很多顾客服务,干各种杂活,确实让我的人生前进了一大步。”后来,他趁休息时,去参观了北京大学,犹如风景区一样的校园环境让他着迷。不久,他就回南昌继续复读,决定重新考大学。
显成熟,但和同班弟弟妹妹相处没问题
“我原本是打算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自学,但未能达成。”黄俊说,为了节省一些生活费,他选择去了一所差一点的高中复读,“我个人学习对老师依赖性不大,喜欢自己钻研,在学校里自学,多数时间是在寝室、老师办公室或者空教室自学。”
黄俊说,父母一般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和衣食住行,自己相对比较独立,对连续几年参加高考的事,是自己做的决定,“我不想让父母担心,有时候也瞒着他们”。
去年暑假,黄俊曾来过一次武汉大学,感受到武汉大学的美。他说:“武汉大学是我从小就听说过的学校。2015年时,差5分就上武汉大学。如果当时上了武汉大学,我肯定会非常重视,也就不会退学了!”
谈及作为“大哥哥”,怎么和同班弟弟妹妹相处?黄俊说,“主要是显得成熟,但同学之间相处没啥问题。虽然打过工,但没有脱离过学校。”
要学会适应环境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对黄俊来我们学校学习护理学专业,我们表示欢迎。”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朱俊勇说,我们会把他当成平常新生一样对待,不让他有压力。如果有心理咨询的需求,健康学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会有很多心理专家老师帮助心理疏导。朱书记表示,“我们要激发黄俊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爱好,他年龄稍微大一些,可能各方面比较成熟些,这也是正常的。”
对这位执着考985高校的“考霸”,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说,要从两方面来看。从一方面来说,一个人有梦想,坚持不懈做下去,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全社会肯定。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这位“考霸”来说,并不是考不上大学,而是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目标,放弃一次又一次。相对而言,对个人、家庭浪费了一些时间。梅教授说:“一年又一年,人生是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反复,去浪费的。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作为我们个人,应该实事求是,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计划,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健。”
梅教授建议,作为新生以及新生的家长,全社会都应该对这种“考霸”进行引导,多权衡自己,要学会不断适应环境,不断调整目标,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