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振兴路小学:一所建在“湿地”上的学校
武汉坐拥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湿地群的环绕既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也是武汉在城市建设中提前谋划、为生态布局的成果。人、鸟、湿地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成为这座城市的背景色。
2021年武汉将举办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冲击世界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国际湿地城市。如果在缔约方大会上被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这一国际盛会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能被称为湿地之城,除了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外,离不开一群默默保护着无数颗城市蓝心的守护者,他们当中就有武汉市振兴路小学的师生们。因为在湿地教育方面开展出色的生态文明教育,该校荣获2019年国际湿地(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委员会)授予的“湿地学校”称号并授牌。
以“湿地学校”之名亮相自然嘉年华
9月5日,振兴路小学以“湿地学校”的身份亮相第六届自然嘉年华武汉站,在森林市集上,学生们的自然笔记受到广大市民和媒体的关注。据该校德育主任周栋介绍,这些自然笔记全部出自于学生们在自然研学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一花一木一草一虫一鸟一世界,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态城市。
说起学校被评为“湿地学校”,周栋认为这得益于学校坚持了5年的自然教育研学之旅。
近几年来,自然教育在武汉逐渐开展,并形成了特有的模式。2015年,振兴路小学正式开始实施做自然生态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生态教育学科老师,我认为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自然的一种关于人性的教育,是非常符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振兴路小学的校训是‘蕴爱心、养雅行、做真人’,我们要培养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素质的四有少年。”周栋说。
自然教育,人性最初的培养
教育的初心和本质是什么?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大的平台,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那学校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入手?这些是校长杨纯时常思考的问题。
“其实教育的初心和本质就是人的教育。”这也是校长杨纯给出的答案。
振兴路小学地处汉口复兴村,早期为江汉区城中村比较集中的片区。用杨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地域环境,周边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开始并不是很强烈。“我们要去改变它。”
“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创建自身特色。在振兴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中,有三个关键词“自然、自主、自信”。杨纯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要去尊重自然、观察自然,承认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是要从理念入手;自主就是通过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找到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跟自然教育的结合点将其融合起来。
“我希望通过自然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即使我生活在一个并不理想的环境下,我也能够很自信的成长,能够在社会上面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杨纯说。自然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们懂得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孕育学生的勇于担当和创新精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将孩子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自然保护活动中来。
近五年时间的坚持,学校将育人文化、办学理念与自然教育理念相融合,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发展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自然教育品牌“我们是自然派”,培养了一批自然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有收获、教师也有成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杨纯认为,学业成绩代表了孩子们对知识储备达到了什么程度,但能力、核心素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学校将上级部门规定的一学期半周的实践活动用在自然教育上,不但没有影响学业,反倒让学生们通过自然笔记培养了其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作能力,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这些能力都促进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隅湿地,方寸处处显情怀
在振兴路小学的操场边,有一隅方寸湿地——杉杉湿地,面积不大,却是孩子们的“心头爱”。
这处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种植了十余种水生植物及近水植物,并建有循环系统。以前学生下课都会操场或者教室走廊等处追逐嬉闹,课间活动行规习惯不是很好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现在总是聚集在这片湿地前,仔细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细节,探究大自然奥妙之处。
“水岸边的香蒲,很多人都见过,但是它的嫩茎能当蔬菜食用,花粉蒲黄能入药,纤维量丰富的叶子能用来编制草席、坐垫和造纸等等,雌花序上的毛蒲绒还能做枕絮。”学生们主动去学去探索,而不是老师们“填鸭式”的去教,这大概就是自然研学所要产生的效果。
除了水生植物,学校还有一个面积约80平米的空中小花园,名为“花草秘语”,按季节种植各种花草植物以及节气农作物,供学生开展种植及小科学课题及自然观察活动。
这些发现和探索,一起汇编进了校本课程教材:《Discovery绿意》。薄薄的小册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如何探索发现植物、如何鉴别和养护植物等,鼓励学生们从身边做起,发现自然、爱护环境。此外学校还将参与编写的长江流域区域性教材《长江水生动物的家园》、参与编写的区级环境教材《江汉区生活垃圾分类》以及武汉市环境教材《身边的环境》纳入学校自然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分年级供学生使用。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德育主任周栋带领学校生态教师团队,从自然教育规划设计,到自然教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自然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教育亮点。
走出去,广阔天地皆为课堂
2017年起,学校与后襄河公园、武汉园博园以及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合作,建立校外生态实践活动基地,专门为学生开辟了一块湿地观察、湿地学习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以“爱自然 爱生命 爱家园”为主线的湿地特色研学之旅。
走出去,广阔天地都是课堂。学生们在开放的“课堂”中,努力用自我生命的潜能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用眼睛记录、用耳朵聆听、用头脑思考、用心灵对话。
学校定期还会邀请专家进校为同学们介绍植物的生理结构、以及昆虫的生态世界等讲座,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去感知自然,对生态动物植物的结构认识更加深刻。在创作时,学生们有了更多自己的风格和想法,课堂教学结合实地参观考察,振兴路小学有了更多有雅行、有爱心的“真人”。 (通讯员:张乾晟)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