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牢记总书记重要讲话,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9-20 05:4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

  当前,武汉正加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指挥部。 记者高勇 摄(资料图)

  加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6月底,武汉市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被称为武汉公卫应急体系建设“施工图”,提出用3年时间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

  目前,这一蓝图正紧锣密鼓地落实。7月20日,“四区两院”项目同步开工建设。“四区”指四个新城区各新建一家平战结合、常备床位1000张的三甲医院;“两院”指新建同济医院国家重点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四区两院”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是近年来武汉市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投入。

  “四区两院”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 记者黄琪 摄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补短板”的工作也在加速推进。硚口区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硚口区首个“平战结合”基层医疗单位。江岸区年内将建起全区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包含两个P2实验室和一个P2+实验室,核酸检测日检测样本能力可达200余例。汉阳区依托市第五医院、市汉阳医院、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与武汉市急救中心合作共建6个120急救站点,基本覆盖汉阳区行政区域。

  发展大健康产业,泰康在湖北投资将超千亿元

  在距离光谷车程20分钟的武汉花山生态新城,坐落着泰康保险集团投资30亿元建造的泰康之家·楚园。这里三面环湖,毗邻大东湖湿地公园,园内群山环绕,植被覆盖,山清水秀,绿意盎然,是养老延年的福地,也象征着泰康之家代表的“五位一体”的新生活方式全面落地武汉。

  近日,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汉说道:“我一直讲,湖北特别是武汉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无限,是投资兴业的宝地。长寿时代庞大的健康需求将促进大健康产业的极大发展,也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而泰康将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也将推动社会进入新健康时代、长寿时代。”

  武汉首个国际标准高品质医养社区——泰康之家·楚园医养社区效果图。

  下沉党员加入社区治理力量更强了

  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选址难;车辆乱停乱放成顽疾……江岸区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老旧小区多且分散,管理难度大。但今年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后,不少难题一一破解。“有了这些好帮手,社区力量更强大,大家的干事劲头更足了。”社区党委书记施敏说。

  江汉北路社区42号小区原是省供销社单位干部职工宿舍,共300多户居民,小区党员干部人数多。疫情期间,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在职党员、下沉党员主动站出来、亮身份,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疫情好转,党员下沉社区力度不减,逐渐成为常态化。如何更好、有效发挥党员作用?社区决定将下沉党员、自管党员、党员志愿者力量整合,组建成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社区同支部成员先后召开了三次协商会,商讨解决社区重难点问题。

  施敏提出,今年42号小区被纳入江岸区二次供水改造计划。“老旧小区房屋密集,水泵安装需约10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社区一直未能找到合适场地。”省供销社下沉干部黄德斌了解后,当天和社区一起看场地,最终将小区内100多平方米地下室腾出来,作为水泵的建设地。

  打造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

  武昌区粮道街街道办管辖着东龙社区、昙华林社区、戈甲营社区等8个社区,疫情防控期间招募了550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 通讯员杜云 摄

  11日一早,武昌区粮道街东龙社区13名志愿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集合出发,去东龙世纪花园百花居BC区开展卫生大扫除。这13名志愿者有社区群干、社工,小区物业员工,还有辖区单位省法院的机关干部。

  不到半小时,社区的一处卫生死角就被志愿者清理干净。东龙社区居民、省法院机关干部黄斌也参加了当天的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她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黄斌也一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卫生、卡点值守等。

  以前有人用“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来形容志愿服务不持久、不深入问题。对此,东龙社区党委书记郭慧敏深有感触。“过去,我们的志愿服务只有一个月开展得热火朝天,就是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而组织来的志愿者,永远都是那几十副老面孔。”

  “而如今,我们通过将疫情防控期间组织起来的志愿服务力量保留下来,组织发动辖区单位力量,与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等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打造了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她说。

  (记者胡雪璇 武叶 余丹夏 王丹妮 陈俞)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