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如何不落俗套?专家建议沿李白、杜甫、苏轼等大诗人的“足迹”走
长江网9月27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竺佳怡)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诗坛大咖一生到过哪些地方?唐宋时期北南西东的“国道”有几条?怎样把历史上诗与远方的相遇用视觉化方式呈现,并由此设计开发出个性化的文旅线路?26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携“数字版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详谈数字人文赋予未来旅行的种种可能。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在长江讲坛上。记者万建辉 摄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图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由王兆鹏带领100人团队历时7年完成,于去年4月结项。该地图可从地理、作家、时间、作品四个维度,交错叠加再现唐宋时期多位作家的人生行迹及文学活动。输入关键词,如同百度搜索,可呈现用户想要的结果。该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甚至惠及追寻名家行迹的旅行设计、唐宋文学漫画等领域。

“数字版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搜出李白、杜甫在755年到763年的“足迹”。
王兆鹏说,文旅路线可以以作家、地域、时间为中心设计。28岁的李白曾在武汉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场景,让“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惦念;52岁的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带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想象踏上“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旅程。此外,苏轼从开封到黄州的旅途,李清照从46岁到51岁的辗转,都是值得探索的文旅之路。

“数字版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搜出苏轼的“足迹”。
王兆鹏还列举了唐宋时期的几条“国道”。南北向有唐代的京广大道——从长安到广州,韩愈、王维都曾走过,途经湖北宜城、荆州;有宋代的京杭水路——从开封到杭州,苏轼、秦观都走过。东西向有宋代的陆路和水路,西线越秦岭(蜀道),经凤翔,抵开封;中线自巴蜀(沿江出峡)到江陵,经襄洛,达开封;有东线,自巴蜀(沿江出峡),沿长江至扬州,走运河到开封。三苏出蜀和入蜀就走过宋代这些东西向的“国道”。就湖北而言,王兆鹏提出,可以开发长江诗路、汉江诗路、襄汉诗路等个性化文旅路线。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