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朗读者》第三季来汉,60多名朗读者致敬英雄城市,首位朗读者深情表白丈夫张定宇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0-17 06:1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16日,张定宇的妻子程琳,在朗读亭朗读席慕蓉的《点着灯的家》。(视频截图)

  长江网讯(记者万建辉 张珺)16日上午,《朗读者》第三季启动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三天里,在北京、武汉、厦门,朗读者将陆续走进朗读亭分享故事,朗读心声。程琳是“人民英雄”张定宇的妻子,夫妇俩生死不离的爱情令全国人民动容。作为武汉的001号朗读者程琳朗读了席慕蓉的《点着灯的家》,她在全国观众面前对丈夫张定宇深情表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嫁给你。

  截至16日22时30分,共有60多名朗读者走进位于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的央视朗读亭,通过朗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自己创作的诗歌、自己写给他人的信件,表达珍惜、期盼、关爱,也表达了经历疫情后对自己和武汉的信心。

  武汉001号朗读者程琳: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嫁给你

  程琳是“人民英雄”张定宇的妻子,夫妇俩生死不离的爱情令全国人民动容。作为武汉的001号朗读者程琳朗读了席慕蓉的《点着灯的家》,她在全国观众面前对丈夫张定宇深情表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嫁给你。

  朗读前,程琳向丈夫张定宇深情表白:“我从18岁认识你到现在,我俩相守了33年,谢谢你愿意陪着我一生一世走下去,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嫁给你。”

  程琳选择了席幕蓉的诗作《点着灯的家》。“其实我们/所求卑微 不过只是希望/孩子都能平安长大/在每个温暖的节庆里/在每张泛黄的相片里 我们/都能紧紧地搂着他……人生一世 辗转天涯/想保有的不过就是像这样一小间的/点着灯的房子/一小间的 点着灯的家”——婉转柔情,凝结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

  学霸班:

  8名同学立志从医

  市十一中李坤老师带领“学霸班”四位同学前来朗读。 记者杨涛 摄

  16日晚,雨停后的长江两岸灯光璀璨,清晰如画。从央视朗读亭所在的临江平台可以看到汉口、武昌的高楼都打出“朗读者来武汉了”“人人都是朗读者”的字幕。

  21时30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医学专业的4名大一学生,和他们高三的物理老师走进了朗读亭。他们一起朗读的是诗人泰戈尔的《梦想》。其中一名同学说,朗读这首诗,是要感恩母校,感谢老师,同时祝福他们武汉十一中原高三(1)班全体同学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武汉十一中原高三(1)班克服了疫情的重重考验,今年高考全班平均分646,被称为“学霸班”。全班8人报考了医学专业,走进朗读亭的4位朗读者均在其中。

  在北京的董卿与在武汉朗读亭的学霸班师生连线,聊疫情防控期间的高三生活。同学们说,现在,许多没有想过要学医的同学选择了医学相关专业,张定宇医生的事迹给他们有很大的震动和影响,他们觉得选择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专业和职业,非常有意义。

  10月16日晚,长江两岸灯光秀打出“朗读亭来武汉”字样,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上的朗读亭灯火通明。 记者杨涛 摄

  原创诗歌朗读者:

  献给复苏的武汉

  武汉作为英雄的城市,刚刚从抗疫大战中涅槃重生,许多来自医院、社区的朗读者,他们朗读的作品,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新常态。

  徐家棚街徐东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汪晗,读了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把这篇文章送给在社区一起共同战斗过的同事。汪晗说,2020年的武汉不平凡,上半年经历了疫情,下半年又一起上堤坝巡堤。在2020年的武汉大考中,他们谁也没有退缩,坚守自己的岗位,守好社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次,打桩的声音是摇滚的节奏,而不是恼人的噪音/ 第一次,城市的灯光是阳光般耀眼,而不是光污染的厌弃/ 第一次,堵车的间歇有愉悦的笑声,而不是焦躁的怨怼……”

  新冠肺炎康复者,球场街工委书记罗颂华专程来参加朗读活动。 记者杨涛 摄

  16日上午,朗读者罗颂华走进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朗读亭,读出她自己创作的诗歌——《76天的等待》,诗歌记录了她疫情期间从感染新冠肺炎到治疗康复的经历,敏锐地捕捉了武汉战胜疫情逐步走向复苏的生动细节。

  罗颂华告诉记者,今年疫情之初,她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经过多方支援治疗得以康复,她感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我们所在城市从疫情到复苏的节脉是一致的,所以想借《朗读者》提供的这个机会,给这座复苏的城市献上一个普通人的祝福,想给新冠肺炎愈后重生的自己一股力量,想给亲爱的孩子一份惊喜,也献给家乡武汉,期待她凤凰涅槃。

  方舱医院高考备考女孩:

  读诗感谢恩人

  17岁的武汉女孩黄玉婷,高考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方舱医院的46天里,一名叫潘童的值班民警一直开导她,陪伴她备考。可她离开方舱时却没能和民警道别,这成为了她心中的遗憾。走出高考考场,她想向潘警官说一声“谢谢”。昨晚,黄玉婷读汪国真的诗《让我怎样感谢你》,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税法老师罗旋是两个小女孩的妈妈,罗旋说,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对每个武汉人来说都是一项巨大挑战,工作上,她成了“80线主播”。上课时,看不到可爱的学生们,对着冰冷的屏幕,她讲每一堂课都是一项工作挑战。16日上午,罗旋参加朗读者直播时,给全国网友读了《追风筝的人》中的一个片段。这部分内容是有关父子的对话,这段对话表达了一个观点:“无论怎样,我们都是一家人。”罗旋选读这篇文章,她想对全国网友说,武汉人会通过阅读来把自己的心理建设得更加牢固,去面对困难。

  “背诗词”交警:

  退休后继续服务社会

  交警宗彬在朗读《岳阳楼记》。 记者杨涛 摄

  16日上午8时,朗读者们如期抵达央视《朗读者》第三季武汉朗读亭。

  第一位朗读者,来自江岸区交通大队的宗彬,走进朗读亭开始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宗彬今年60岁,曾在部队服役21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声音洪亮,满满的军人气质。宗彬说,每年高考,他作为交警都要到考点前保驾护航,看到家长站在道路上对交通有妨碍,他就在一旁朗诵古诗词和毛主席诗词,把家长吸引到安全的区域,无意中被拍了视频发到网上,点击数百万。能为莘莘学子做点事,他感到光荣自豪。这次参加《朗读者》,是因为10月28日,他就要退休了,作为人生的阶段性纪念,能进朗读亭,他特别高兴。他要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勉励自己,让退休生活继续服务社会,造福祖国。

  “我今年84岁,我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穿潮服,喜欢服装的穿搭。”这是16日晚上走进朗读亭的武汉“康爷爷”的自我介绍。康爷爷走出朗读亭,一身潮服:中国风球帽,中国风卫衣,胸口的图案里有5条龙,军绿色工装裤,AJ6橄榄绿球鞋。

  康爷爷读的是杨牧的《我是青年》节选,他说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可以让心情愉快、健康长寿。

  记者注意到,上午的朗读者中,大学生和女性朗读者不少。来自华中师大的大一学生马理顺读完《自己写的一封信》,走出朗读亭。她说,从家乡长沙来到武汉,看到疫后武汉的生机与活力,很有感慨。她想要写给和她一样在疫情中被保护得很好的青少年们,要热爱国家,在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来报效祖国时,要挺身而出,感恩前辈与保护下一代。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