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为祖国和人民而死,这是幸福” 武汉话剧《丹娘》轰动三镇并登上北京舞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0-23 08:3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记者胡雪璇)当年作为武汉青年文工团团员参加了话剧《丹娘》排演的方振益表示,随着剧情的展示,无限热爱生活、充满爱国激情的英雄丹娘勇于与法西斯斗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方振益说:“那时的我们都是党教育下的热血青年。这么多年,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能够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不忘记过去,把革命的精神、英勇的牺牲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

  1950年11月,为了激发青年爱国热情、支援抗美援朝运动,武汉青年文工团把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故事改编成话剧《丹娘》,在汉口青年剧院(原维多利亚电影院,现市政府礼堂)公演。

  1951年,武汉青年文工团部分团员在北京东长安街青年宫《丹娘》演出海报前留影。方振益提供

  这部话剧在当时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在武汉共演出41场。后来,武汉青年文工团还受到团中央邀请,赴北京演出《丹娘》。

  今年91岁高龄的省广播电视局离休干部方振益,当年作为武汉青年文工团团员参加了话剧《丹娘》的排演。10月21日,在武昌黄鹂路一间会议室里,方振益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排演《丹娘》的初衷是“像卓娅一样热爱祖国”

  方振益1930年1月出生于湖北汉阳(现武汉市蔡甸区),1949年毕业于当时的中原大学,后分配至武汉青年文工团工作。

  1950年,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运动。“武汉青年文工团全体同志立即行动起来,参加抗美援朝的创作、宣传、演出活动。”方振益回忆说。

  方振益老人接受采访。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武汉青年文工团在配合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排演话剧《丹娘》。《丹娘》改编自苏联诗剧《真理的故事》,描写了苏联女青年卓娅原先在中学读书,过着幸福生活。当德国法西斯举兵侵犯苏联之际,卓娅和弟弟舒拉毅然参加了红军,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后来,卓娅不幸落入敌手。虽然遭受严刑拷打,但是她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以身殉国。

  诗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卓娅被德军逮捕后被问叫什么名字,她答道:“我叫‘丹娘’。”因此,武汉青年文工团的这部话剧被取名为《丹娘》。

  采访中,方振益向记者展示了当年的一份文稿——《我们的希望》。其中明确解释了武汉青年文工团排演话剧《丹娘》的初衷:“由于青年朋友们热爱卓娅这样的英雄,热爱真理,也如同卓娅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愿为祖国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因此,我们粗糙的演出在提高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丹娘》在武汉连演41场一些共青团员连看三遍

  “为了赶排这部话剧,大家全力以赴日夜排练,赶制服装、布景和道具,仅用一个月就大体完成了排练任务和演出准备工作。”方振益说。

  1950年11月上旬,话剧《丹娘》在汉口青年剧院正式公演。“那天,剧场里、走道上都挤满了观众。”方振益说,“随着剧情的展示,无限热爱生活、充满爱国激情的英雄丹娘勇于与法西斯斗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方振益清楚地记得,卓娅就义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为祖国和人民而死,这是幸福。”

  话剧落幕后,观众掌声经久不息,演员们谢幕多次,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全团同志只好齐声高唱《丹娘》中的插曲《再见吧,妈妈》,欢送观众出场。”

  《丹娘》在武汉连续演出41场,有的单位包场观看。武汉青年文工团还走进武汉第一纱厂、武汉大学等地巡演。

  当年的演员顾久富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丹娘》的演出对武汉市的团员青年产生极大影响。汉口一女中高中有几名共青团员连续3天观看演出,每次都看得热泪盈眶。”

  《丹娘》登上北京舞台 “演英雄、学英雄、做英雄”

  在《丹娘》公演期间,武汉青年文工团全团同志提出了“演英雄、学英雄、做英雄”的战斗口号,不辞艰辛,连续演出,有时一天要演出两场。

  时值寒冬,演员们强忍着寒冷,穿着连衣裙或短袖衬衣,在毫无暖气设备的舞台上演出盛夏的情景。

  1951年春,由于《丹娘》产生了较大影响,团中央发出调演令,邀请武汉青年文工团进京演出。

  在北京,时任团中央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廖承志与武汉青年文工团团员们见面。著名演员金山、著名导演孙维世为团员们确定了培训方案。

  1951年5月4日青年节,《丹娘》正式在东长安街青年宫首演,一举获得成功;随后又迁至劳动人民文化宫有4000个座位的露天剧场,连续演出10场,场场爆满。

  “每当戏演完、卸妆后,我们就在北京街头小吃摊上吃一碗馄饨,感觉其乐无穷,充满革命激情。”方振益说。

  采访结束之际,方振益说:“那时的我们都是党教育下的热血青年。这么多年,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能够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不忘记过去,把革命的精神、英勇的牺牲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

  【编辑:张颖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