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他们选择留下抗疫是因为热爱武汉”,外国友人留汉抗疫打动参观者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0-31 19:3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0月31日讯(记者徐锦博)法国医生坚守协和医院、伊朗小伙送出3万多杯免费咖啡、非洲留学生组建志愿服务队……走进“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团结协作 命运与共”主题展区的一面展墙上,外国友人留汉抗疫的故事,打动了不少参观者。
  选择留下是因为他们热爱武汉
  “祖国强大了,武汉的吸引力也增强了。”23岁的温能巧是武汉大学医学院大五学生,还在医院实习的他,跟28位同学“组团”观看了展览。观展期间,他独自一人在“团结协作 命运与共”展区徘徊了许久。
  温能巧仔细观看外国友人留汉抗疫的故事。记者徐锦博 摄
  “这位巴铁大哥在武汉家中帮忙分类整理海外捐赠物资,巴铁真是铁。”巴基斯坦小伙哈荣在武汉定居十年,疫情防控期间,他成为一名志愿者,宅在家里对海外捐赠物资进行分类整理,还帮忙准备清关所需的多种语种材料。哈荣的故事,让温能巧想起了带他实习的医生。
  温能巧实习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疫情防控期间,他跟同学只能在家里学习网课。“带我们的实习医生,都是边抗疫边教我们,他们有的刚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回到家,就给我们上直播课。”
  “本来可以坐本国的包机回国的,他们选择留下抗疫是因为热爱武汉。”温能巧说,同样是宅在家里,哈荣却选择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武汉,让自己非常感动,“武汉战胜疫情,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帮助。”
  送咖啡也是送上对武汉抗疫的信心
  “军队和医疗队来了,就看到了信心和希望,没想到这么多外国人留在了武汉。”在汉口火车站工作的李先生,边听讲解边参观抗疫展,讲解员走远了,他还侧着身子,伸长脖子看着6位外国友人留汉抗疫的故事。“3万多杯啊,这位伊朗小伙了不起。”
  李先生所说的伊朗小伙名叫西纳·卡拉米,是武汉Wakanda咖啡店的咖啡师。2月2日,西纳接到伊朗驻华大使馆的通知,得知将有专机接伊朗公民回国,但他选择留在武汉。1月26日至4月2日,他和咖啡店同事为医务人员免费送出了30790杯咖啡。“别看他送的是咖啡,其实送的也是对武汉抗疫的信心。”李先生伸出大拇指说。
  朱彬蹲下身在“团结协作命运与共”主题展区拍照。记者徐锦博 摄
  “这位日本老人很喜欢武汉,以前看过他的新闻。”因为工作忙,28岁的朱彬错过了单位组织的集体观展,为了弥补遗憾,他通过个人预约来到武汉客厅看展。
  日本老人岛田孝治在武汉生活了十个年头,疫情防控期间,他没有急着回国,而是选择与武汉共克时艰。“他这么大年纪了,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为什么没有回国呢?我想他一定相信武汉能战胜疫情。”朱彬指着岛田孝治的照片说。
  各国携手合作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看到他们觉得很亲切,我在那里读过书。”在“团结协作 命运与共”主题展区,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碰到了曾在法国留学四年的武汉小伙邬昌皓。看到展墙上展示了法国医生菲利普•克莱恩和法语教师弗雷德•多梅克的照片,他凑上前举起手机留下了一张合影。
  两位法国人留汉抗疫的故事吸引了邬昌皓。记者徐锦博 摄
  弗雷德2012年随妻子来到武汉,在武汉理工大学担任法语教师,疫情防控期间,菲利普一直坚守在武汉协和医院国际门诊部工作,主动做起了志愿者,负责给医院运送医疗物资和食品。
  “疫情防控期间,法国人民对武汉很友好,很多外国人都在帮助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大明生于非洲国家贝宁,疫情防控期间,他在武汉成立了一支由13国留学生组成的“钢铁侠”志愿者团队,配合学校保障在校留学生的日常生活。“跟大明一样,不少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积极捐款捐物。抗疫不分国界,各个国家团结合作,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