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在武汉最偏远的高中,三代师生成了同事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1-11 11:3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1月11日讯(通讯员刘慧)从新洲邾城沿新道公路一路向东,驱车20多分钟后,按照路边指示牌左转,再沿农田中间的柏油路继续行驶2公里,便到达新洲四中。这里是全市唯一一所不靠集镇的市级重点高中,也是武汉最偏远的高中。在这里流传着一段佳话:三代师生成为同事,齐力当好乡村教育“守望者”。

  师徒三人(从左至右依次为吴仲宏、张利华、尹奇兵)在一起讨论教学。通讯员沈雷平 摄

  师徒三代一起守望

  1996年9月,张利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洲四中工作。吴仲宏考入新洲四中就读,成为他的第一届学生。

  “高中3年,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现在写字、上课的神态之类的,都是模仿张老师的。”吴仲宏说,读书时就特别喜欢张老师,他思路严谨清晰,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板书规范。

  2004年,吴仲宏大学毕业,正遇新洲四中招聘教师,他毫不犹豫报名。笔试通过后,吴仲宏特地跑回学校请张利华指点说课讲课技能,备战面试。

  张老师很欣慰学生能有回新洲四中教书的想法,但他也担心学生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环境,提醒吴仲宏:“这里是乡下,条件太艰苦,你能否受得了这份苦?”吴仲宏回答:“您能受得了这份苦,我相信我也没问题。”吴仲宏顺利通过面试,成为张老师的同事。

  同年,尹奇兵考入新洲四中,成为吴仲宏带的第一届学生。

  2012年,尹奇兵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新洲四中教书。

  当问及3位老师是否想过要离开,找一所条件更好的学校,3位老师告诉笔者:在哪里都是教书育人,乡村教育需要有人来“守望”,新洲四中作为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与它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

  师徒三人(从左至右依次为吴仲宏、张利华、尹奇兵)在一起讨论教学。通讯员沈雷平摄

  前浪后浪 你追我赶

  因为教学能力过硬,张利华老师长期担任高三物理组备课组长。吴仲宏在张利华老师带领下,在管理班级和教学方面都非常出色,长期蹲点高三班主任兼物理教师。而在“师公”“师傅”传帮带下,加上高昂的工作热情,尹奇兵的物理教学业绩突出,2019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今年入选教育部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师徒们在教学上你追我赶的故事为新洲四中师生们津津乐道。

  2018年,尹奇兵是高三班主任。临近高考前半个月前,尹奇兵父亲突然被检查出脑部肿瘤。“当时感觉天塌了,也没人帮我顶,只能自己扛。”此时,尹奇兵爱人怀孕6个多月。

  为人师,学生要备考不能放下;为人子,父亲重病不得耽误;为人夫,爱妻怀孕不忍失陪。尹奇兵没有时间去思考怎么办,只能将这三座“大山”稳稳地扛在肩上。白天在学校陪学生,晚上11时多查寝完了再赶到医院照顾父亲,中间抽空给妻子发个信息,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当年,尹奇兵所带班级的35名学生,29人考取一本院校,刷新新洲四中多项纪录。

  2018年,吴仲宏的妻子怀上二胎,吴老师怕自己的精力顾不过来,没有当班主任,只带物理课。后来听说了尹奇兵的经历,吴仲宏深感惭愧,主动向学校提出要挑担子,当班主任。吴老师说:“要向尹奇兵学习,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

  看到“徒弟”“徒孙”都这么拼,张利华也自我加压,主动向学校提出要加担子。2020年,学校聘任张利华为高一年级主管兼两个班物理老师。张老师说:“一方面不能落伍了,另一方面也想从高一开始,接触一下新课改后的学生和教学知识,不然真的会被‘后浪们’甩在新课改的‘沙滩上’了。”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新洲四中是一所农村高中,生源大多来自附近村镇,帮助每一名学生进步是3位老师的“初心”。

  2011年,吴仲宏带高三,班上有一个学生成绩排名靠后。吴仲宏针对他的特点,多番鼓励,孩子的学习劲头高涨,最终高考分数过一本线。后来该生又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吴仲宏让这位学生把自己复习备考的经历写下来,经常拿出来鼓励学弟学妹。

  2018年,尹奇兵班上的一名住读生,网瘾较重,经常晚上躲在被子里玩手机或者偷跑到校外上网。尹奇兵多次耐心劝导,想多种办法阻止,未见效果。无奈之下,尹奇兵做通家长工作,最终将该生拉回课堂,认真备考,最后,该生考上了湖北大学。

  “我们仨经常一起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张利华老师说。尹奇兵性子比较急,特别是对学生的事情总是急不可耐。疫情防控期间,班上有学生网课表现不好,学习效率不高,尹奇兵非常担心。张利华和吴仲宏都非常了解尹奇兵,特意提醒他,要摆正老师的心态,引导学生和学生家长一起克服疫情“后遗症”,扎扎实实地抓好现在的时间。

  “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我们的最好奖励。”尹奇兵说。

  【编辑:张颖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