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大健康“黑科技”激发生命的想象力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1-11 23:2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秦孟婷

  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亮相了很多新机器人。有分拣药丸机器人,动作麻利又准确,五颜六色的药丸一颗颗被拣进不同的药瓶里;搬运机器人面对一箱箱医疗器材,大臂一挥,即刻轻松码垛归置;有人不舒服想“灸”一下,学过中医手法的艾灸机器人就登场操作了;还有骨科机器人,精准定位病灶,避免患者反复“吃”射线……一个个高精尖“黑科技”组团在武汉亮相,让人眼界大开。

  健博会现场,可以自动取药的机器人演示取药。记者任勇 摄

  当然,“脑洞”再“开”,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最近同济医院应用了一款“诊室听译机器人”,能默默记录医患对话,无需医生二次口述,即可自动生成电子病历,极大提高门诊医生的效率。如此这般,将智能成果成熟运用到人类的各行各业里,已不是新鲜事。自动驾驶、裸眼3D、柔性屏幕,这些曾经“脑洞大开”的想象,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眼前活生生的现实。

  产业面向人的需求,没有什么需求超越生命本身。从治病到“治未病”,大健康产业面向生命内在的深度需求,从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解答”生命的质量,让人活出生命的长度、厚度。

  生命健康的背后,是人对自我的认知。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也在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不断探问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从算法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创造凝结着人的智慧,也驱动着人在更高的层面认知自我,重新定义“人”,并不断激发新的需求。

  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也是每一个人展开生命丰富性的社会。人对自我生命认知的“脑洞”有多大,生命健康的需求就有多大。正如今天,衡量健康的指标已经远不仅仅是“心率”“体脂”,就连睡眠质量也有了各种健康测试。未来,我们许多不起眼的生命体征,都将被科技放大,被文化放大,成为我们衡量生命质量的“关键指标”。

  相比于“治病”,“治未病”的想象空间大得多。纵观健博会上的这些“黑科技”,它们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再走进人的生活,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和生活的无限可能。“黑科技”之所以能引起高度关注,就是因为它们往往能从某个方面,或是满足我们对生命健康的需求,或是激发我们对延伸身体能力的探索兴趣,或是激发我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人是科技的尺度。服务人的需求、带有人性温度的科技才有未来。人的生命内在的深层需要什么,科技会“应答”什么。那些不断刷新当下人们既有认知的“黑科技”,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挖掘。

  【编辑: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