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院士做客长江日报新闻直播间,解读大健康新时代之“新”
长江网11月12日讯(记者唐智峰)“院士团队要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医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做客长江日报新闻直播间,解读大健康新时代之“新”。

12日,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院士(右)做客健博会长江日报直播间。 记者任勇 摄
院士团队要当好领头羊
过去外科医生最好的工具就是钳子剪刀,现在有腔镜,有机器人。陈孝平院士表示,院士团队要融合到国家的大健康发展计划里来。院士们有很好的工作和科研基础,有非常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如果把院士团队的工作科研成果、院士的智慧融入大健康发展中去,比如说和企业结合起来,这对今后大健康的发展肯定有促进作用。
这方面还需要成创新团队,技术要变成产品,光变成产品还不行,还要落地,还要推广,所以现在要求各方把这个体系连成一线,院士团队起到个领头羊引领作用。

医生不能单单救死扶伤
今年8月,陈孝平院士领衔在汉成立了全国首个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目前,武汉医学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一个健康科普工作室,都是武汉市在某个领域最权威的健康专家来进行科普,讲一些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科普知识。
过去,老百姓的观点就是“有病看病”,没有把健康科普放在第一位。医生多是本着救死扶伤,不强调健康科普。
如果是要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如何防病,如何治病,就必须普及健康知识。市民有了健康知识,知道自己身体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给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新理念
大健康新时代的到来,陈孝平院士认为要重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长寿人多了,身体就像机器一样要老化的,某个器官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从事健康工作的人高度重视。
第二个就是,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带病生存的人群增加了。对于带病生存,过去医疗是任其自然。其实,如果通过健康教育和医生的主动帮助,带病生存可以生存很长时间。医生要由过去的治病救人理念,转为没病防病,有病早诊早治,给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新理念。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