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背后,是炫富已经没市场 | 长江评论
长江网评论员秦孟婷
最近网络上“凡尔赛文学”火了。“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意思是明着诉苦实际上是在炫耀,有人概括为: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比如一条微博是这样的:“理智消费啊姐妹们!因为商场打九折,我一时冲动配了一副七万七的眼镜,18K金的,配完就后悔了,都可以做两次近视眼手术了……他过来安慰我,说这两天他手上的股票涨了不少。后来我查了查他手上几只股,哪里涨?还赔了……”不经意间就炫耀了财富和恩爱。
所谓的“凡尔赛”原本指法国贵族宫殿,现指朋友圈里出现的生活异于常人优越,但实则平庸的“贵族”,只不过他们善于包装自己罢了。网友纷纷梳理朋友圈中的“凡尔赛贵族”,提炼精髓,遣词造句,戏谑那些以各种小心思炫耀、炫富的人。
“凡学”作为一种网络调侃,其实说明各种花式炫富已经为人看不惯,网友们摩拳擦掌,将各种拜物风、攀比风、“贵族风”扒一扒皮。在“凡尔赛文学等级考试”的欢乐海洋中,各种炫富被扒得体无完肤,成为笑话。
娱乐归娱乐,这背后则看出一种社会心态的转变。曾经各种炫富成为一种网络奇观,纸醉金迷包裹下的“贵族范”还颇为张扬,而如今各种花式炫富被网友“吊打”,管你赤裸裸的炫富,还是“凡尔赛”式炫富,都成了网友眼中的笑话,炫富已经没有了市场。
对于财富,网友既不捧,也不仇视;对于炫富,很多网友只是“看不惯”,只当成一个笑话。对财富神话的崇拜、向往甚至仇富心理渐渐远去,对财富的理性平和心态逐渐普遍,这或许是“凡尔赛文学”的一种社会心理背景。
社会风气在悄然改变。多年前一位朋友在大庭广众下说:我去过凯旋门不下百次,不过如此,就是个大土墩子。后来偷偷告诉我说,其实只在电视上瞻仰过。放到今天,也算是标准的“凡尔赛文学”。只不过,见多了,思考多了,我们都学会了长大。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