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⑧:唐古拉山口繁忙青藏线看到湖北集装箱
长江网11月17日西藏电(特派记者 柯立)海拔5321米的唐古拉山口,被视为“风雪仓库”“生命禁区”。11月14日,长江日报参加“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行考察团的记者来到唐古拉山口,发现大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丰富物资,源源不断从这里送进西藏,其中包括来自湖北的集装箱,货车司机们对于游客闻之色变的“鬼门关”,似乎胸有成竹,并不畏惧。
送货进西藏后返程的大货车越过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山脉,其主峰格拉丹东西南的山谷冰川——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垭口,不仅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公路的海拔最高点。
唐古拉山口的纪念雕塑。特派记者范芃 摄
记者在唐古拉山口看到几座石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解放军战士修建的;在老的雕像旁,又树起了“光明天路”石碑,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的电力工人。这里每一米路,每一段电缆,都是用血肉之躯打造,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很多司机经过唐古拉山口,都会鸣笛向为修筑“天路”献出宝贵生命的建筑者致敬。
青海与西藏电力联网工程纪念碑矗立在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运输繁忙的除了青藏公路,还有青藏铁路。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索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根据青藏铁路公司提供的数据,仅2019年暑期两个月,青藏铁路就运送旅客423万人次。而1980到1998年,18年间西藏接待的旅游人数也只有260万人。
如今,青藏铁路作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经济动脉,已经成功运营了1年;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近日也已经开工建设。
无人机航拍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长江日报记者从格尔木进藏,看到千里青藏线,公路、铁路几乎相行相伴,仅青海与西藏交界之处暂时分道:公路从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处通过,而铁路则从公路以西50多公里处海拔5072米处的唐古拉山跨越,这里既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高海拔之最。
穿过唐古拉山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已经成为经济大动脉,海拔5321米高、含氧量低等恶劣条件,并没有阻隔青藏高原与内地物流的畅通。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给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百姓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翻越唐古拉山口,记者夜宿安多县城,酒店门口停满了进藏的大货车。当晚享受了一顿地道的东北菜。老板指着小鸡炖蘑菇、酸菜粉条等家乡菜自豪地说:“这些食材都是从东北运来的,跟我们东北老家的味道也差不多。”
下唐古拉山口进藏的第一站安多县城,停满了大货车。特派记者范芃 摄
饭毕到旁边超市转了转,发现物价与内地差不多,一瓶饮料3元。
长江日报记者在长江源头采访的这几天,深刻地感觉到现代物流对于青藏高原生活的巨大改变。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畔,可以吃到新鲜的湖北莲藕。
交通和物流的便捷,会不会破坏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这是记者此行关注的焦点之一。
唐古拉山口大货车很多。特派记者范芃 摄
采访了多位当地人,他们的看法是:环保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两极。现代交通物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民众生活的幸福,而对于高原的环保,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政策法律规范、严格执行。
“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行考察团在唐古拉山口纪念碑前留影。
【编辑:张颖惠】
送货进西藏后返程的大货车越过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山脉,其主峰格拉丹东西南的山谷冰川——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垭口,不仅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公路的海拔最高点。
唐古拉山口的纪念雕塑。特派记者范芃 摄
记者在唐古拉山口看到几座石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解放军战士修建的;在老的雕像旁,又树起了“光明天路”石碑,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的电力工人。这里每一米路,每一段电缆,都是用血肉之躯打造,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很多司机经过唐古拉山口,都会鸣笛向为修筑“天路”献出宝贵生命的建筑者致敬。
青海与西藏电力联网工程纪念碑矗立在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运输繁忙的除了青藏公路,还有青藏铁路。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索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根据青藏铁路公司提供的数据,仅2019年暑期两个月,青藏铁路就运送旅客423万人次。而1980到1998年,18年间西藏接待的旅游人数也只有260万人。
如今,青藏铁路作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经济动脉,已经成功运营了1年;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近日也已经开工建设。
无人机航拍唐古拉山口。特派记者范芃 摄
长江日报记者从格尔木进藏,看到千里青藏线,公路、铁路几乎相行相伴,仅青海与西藏交界之处暂时分道:公路从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处通过,而铁路则从公路以西50多公里处海拔5072米处的唐古拉山跨越,这里既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高海拔之最。
穿过唐古拉山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已经成为经济大动脉,海拔5321米高、含氧量低等恶劣条件,并没有阻隔青藏高原与内地物流的畅通。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给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百姓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翻越唐古拉山口,记者夜宿安多县城,酒店门口停满了进藏的大货车。当晚享受了一顿地道的东北菜。老板指着小鸡炖蘑菇、酸菜粉条等家乡菜自豪地说:“这些食材都是从东北运来的,跟我们东北老家的味道也差不多。”
下唐古拉山口进藏的第一站安多县城,停满了大货车。特派记者范芃 摄
饭毕到旁边超市转了转,发现物价与内地差不多,一瓶饮料3元。
长江日报记者在长江源头采访的这几天,深刻地感觉到现代物流对于青藏高原生活的巨大改变。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畔,可以吃到新鲜的湖北莲藕。
交通和物流的便捷,会不会破坏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这是记者此行关注的焦点之一。
唐古拉山口大货车很多。特派记者范芃 摄
采访了多位当地人,他们的看法是:环保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两极。现代交通物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民众生活的幸福,而对于高原的环保,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政策法律规范、严格执行。
“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行考察团在唐古拉山口纪念碑前留影。
【编辑:张颖惠】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