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大国重器命名刻下中国文化烙印丨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2-04 23:2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鲁珊

  4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重大科研成果,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量子计算领域获得里程碑式突破。

  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报道解释多么详尽,要去理解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还是颇有难度。但是,一看到“九章”两个字时,相信大多数人瞬间会意,不就是很厉害很厉害的“算术”嘛。

  嫦娥五号

  “九章”是中国对大国重器又一次充满浓郁中国文化意味的命名。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诞生,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它被命名为“嫦娥”。此后,“大国重器”的命名,开始公开向社会征集。2013年,350万网友投票命名中国首辆月球车为“玉兔”,2019年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从万千征名中筛选出“悟空”。这些在外国人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wukong”中,却饱含着中国人一听就能明白的浪漫主义。中国航天人,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数千年里中国人幻想的神话世界。小时候我们以为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现在我们心有默契地说,月球上有荒凉和尘埃,也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我们刚刚组网成功的“北斗”,往后行车走路,就像歌里所唱,抬头望见北斗星。我们的空间站名为“天宫”,而把“天宫二号”送往太空的运载火箭,名为“神箭”,后羿在新科技中“复活”了。“嫦娥”和“玉兔”的着陆地点,也被命名为“广寒宫”,附近的三个陨击坑则被命名为“紫微”“太微”和“天市”。我们的第一艘飞船叫“神舟”;气象卫星叫“风云”;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我们的发动机叫峨眉、太行、岷山、泰山、秦岭、昆仑,飞机船舰,上天为鲲鹏,入海为蛟龙,更有水陆两栖大飞机,取名鲲龙,取自《逍遥游》: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古代中国人,用想象和诗意描绘世界,当代中国人,用脚步和科技把世界还原成诗意,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不管身在地球哪一方,看到嫦娥飞向月球,听到鸿蒙即将问世,都会为这中国式浪漫会心一笑,油然而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共鸣。在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中,中国人用脚步刻下烙下了科技烙印,也刻下了文化烙印。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