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我孩子的命是大家救的”,余翠兰十二年义务为街坊理发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2-09 22:4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2月9日讯(记者贺亮 通讯员潘博文)儿子重病之时,周围人向她伸出援手,最终儿子的病被治愈。“儿子的命是大家救回来的,我心里一直有亏欠,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也舒服些。”武昌区杨园街临江社区桥梁村居民余翠兰自学理发,义务为卧病在床老人、同事、街坊理发十二载,免费服务超过万余次,服务多位卧病在床老人直到离世。

  过不了几日,因为旧城改造,党员余翠兰就要离开她所在的桥梁村,搬到不远处的青山区暂时居住,她难舍这里的街坊邻居,街坊们同样舍不得余翠兰。

  余翠兰义务上门为卧病在床老人理发,每次理完发都笑呵呵地逗老人开心。 记者肖僖 摄

  困难时刻,都不知道是谁扔进来的500元钱

  “暂时要去青山居住,会继续拿起剪刀服务新的邻居,但只要临江社区的街坊们需要,马上回来为大家服务。”余翠兰说。

  余翠兰是武汉铁路局集团的检修员工,在工作中,她勤学苦练,磨练出一双慧眼,看着视频就能判断出列车哪里出了问题。在工作之余,更为周围人称道的是,余翠兰十二年来免费为街坊理发。

  余翠兰十二年义务上门为街坊理发超万次。 记录本都有好几本。 记者肖僖 摄

  9日,记者走进桥梁村,这里老旧楼栋密集,行道逼仄,并且很多楼栋里的房屋都已搬空。余翠兰走出家来,与记者接上头,“正在和丈夫、儿子先将部分家居用品搬到新家去。”余翠兰的家较为简陋,瓷砖铺就的地板已经开裂,用来遮盖泛黄墙壁的墙纸也掉落了部分,“这里的几栋楼里住的都是铁路上的人,大家是街坊,也是同事。”

  说起义务理发,余翠兰说:“这不是个蛮大的事情,能做就顺手做一下。”

  “感谢这些同事和街坊邻居,那时候有人夜里往家里扔进了500元钱,都不知道是谁,是大家帮助我们治好了儿子的病。”余翠兰说,“让我们一家渡过难关,心里总是欠大家的,能为大家做点小事,心里也舒服些。”

  2003年,余翠兰家的小儿子何小博生了重病,家庭也十分困难,是亲友、同事、街坊们一点点的帮助让她渡过难关,儿子病情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治愈。

  得知卧病老人剪发不便,她自告奋勇去了

  儿子何小博生病时,余翠兰时常找当时已退休回家的叶医生帮忙打针。一天,她得知叶医生岳母卧病在床,需要理发,就自告奋勇地去了。虽然理得不好,但是很久没有理发的老人还是很感激。

  这就是余翠兰的第一个服务对象,让她也察觉到卧病老人理发“烦恼”。“一般找个理发师上门至少要50元,很多生活困难的老人舍不得。”余翠兰快言快语,“哪要那多钱,既然周围人有这个需求,我免费就可以做。”

  2008年,余翠兰剪头发从身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同事练起,“铁路上的职工大多比较忙,特别是高峰来临时,头发来不及剪。”余翠兰同事王先萌曾被余翠兰练成过光头,“一推子下去深了,再修一推子,最后就成了光头”。

  武汉铁路局集团见余翠兰热心帮职工剪头发,刚好工作繁忙的职工也有这样的需求,索性就成全了余翠兰,让她去参加美容美发培训。三个月时间,余翠兰用业余的时间去学,勤学加苦练,技艺日渐娴熟。

  “我只做上门理发,或是有人找过来。”余翠兰敢想敢干,但她心也很细。记者看到在余翠兰家附近就有一家理发店,她说:“那里的价格不贵,技术也很好,不能抢人家的生意,我是业余爱好,但人家是生计。”

  余翠兰每次出去理发前都将理发工具清理得干干净净。 记者肖僖 摄

  街坊老奶奶:这闺女好,理的发也好

  “天气热的时候,是她给我理的头发,这闺女好,给我理的头发也好。”坐在椅子上的武胜先奶奶拍着自己的腿告诉记者,腿脚不便,不能走路,同在一个小区的余翠兰常给她理发。

  2015年4月开始,余翠兰制作了理发记录本,至今已免费为同事、街坊、邻居理发超过5000余次,估算未计入在册的,超过万次。“通过理发,她与街坊们聊聊天,也很开心。”余翠兰的丈夫何梦祥说,“她是发自内心为周围的人理头发,她喜欢的事情,我当然支持,她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我就是司机和打下手的。”

  今年因疫情防控期间,余翠兰和很多同事一样呆在单位的检修车间。余翠兰找一个空旷通风的地方帮大家理发,让同事们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解封之后,余翠兰回到了临江社区,只要有邻居约,她二话不说就带上工具上门服务。

  “偶尔做一次好事,不难,难在十二年如一日,没有发自内心的强大动力,她不可能一剪就是这么多年。”临江社区书记董贝玲这样评价,剪头发看似小事,余翠兰却把义务剪发作为大事,十二年来,她用剪头发这件小事,感动着周围的人。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