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国际化影像团队虎客影像:1/3员工海外留学,与10多个国家合作,偏爱硬核科技题材
虎客影像与网易合作拍摄系列纪录片《超级工厂》。
三分之一员工有英法等国留学背景,与10多个国家合作拍摄短片,是奥迪、华为、亚洲航空、顺丰等的影像合作伙伴……
在光谷凌家山南路1号,活跃着一支具有国际化影像制作能力的队伍,这家创业公司就是虎客影像。正在互联网上热播的纪录片《超级工厂》,正是出自他们的“手工式”拍摄创作。
《超级工厂》部分画面。
“你可以看到轮胎坐着滑梯盘旋而下,还可以看到自动拣料小车在流水线上传输各种零部件……”
2020年8月24日,网易发布纪录片《超级工厂》第一期,将镜头对准了国产智能车的生产车间,直击中国制造现场。
画面精美,信息硬核,视频一上线就是10万+。而这一纪录片背后的制作团队虎客影像,来自光谷。
凌家山南路1号,虎客影像公司办公室很有科技感,会议室桌上放着磁悬浮地球模型,入口处还有一个猫咪游乐场,据说这只猫是虎客公司的“专用模特”。
虎客影像办公场景。
“80后”宋小虎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他是这一团队的创始人。“旅行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们团队是一群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大家都对影像怀有梦想,想坚持做好自己的东西。”他介绍。公司团队10余人,三分之一都有留学背景。
成立仅5年,这家公司已与俄罗斯、伊朗、意大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合作拍摄影像短片,连获“英国洲际人文地理记录片优秀奖”、第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纪录片类最佳摄影奖等国际国内大奖。
宋小虎和他的团队(穿红色衣服的人为宋小虎)。
改行:从工程师到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
宋小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城市规划工程师,在一家设计院工作。
原本是令人羡慕的舒适生活,但他却并不喜欢。“我不喜欢日复一日地画图纸。”
宋小虎摄于古巴。
偶然的机会,朋友的一台照相机让他对影像产生了兴趣。2008年3月,宋小虎下定决心,从设计院辞职。辞职前一晚,他在博客上写:“旅行曾经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如今却丢弃了很久。”
不久后,他便登上了去巴黎的飞机,到法国念研究生。学的仍是城市规划专业,课余时间,他选修了很多摄影类课程,假期去欧洲各国旅行、拍摄。
宋小虎摄于巴基斯坦。
很快,他的博客点击量高达几十上百万,成了那个年代的“网红”。回国后,宋小虎零星接到以色列等外国驻华使馆或旅游局的约拍邀请。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向他约拍,他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
宋小虎摄于墨西哥。
那几年宋小虎到处飞,去过四五十个国家,包括欧洲、美国、日本、古巴、墨西哥……
正在整理头发的以色列女兵。宋小虎 摄
过程中虽有辛苦和危险,但也收获颇丰,他先后获韩国国家旅游局全球最佳旅行片一等奖、美国摄影学会全球摄影大赛入围奖等,并在中国以色列建交20周年文化展上举办个人影展。
创业:“名声在外”,片单排满一整年
不满足于图片,宋小虎还想拍视频。一个人搞不了,需要团队。于是,2015年,在光谷,三四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虎客影像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目前,这一团队已有13人,成员三分之一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全部都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有宋小虎一个人是“半路出家”。
这个团队在业界产生影响的第一个片子,是纪录片《东湖》。2018年11月,“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武汉举办,《东湖》作为武汉城市宣传片,一经发布,迅速刷屏,被海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等广泛转载,一个月累计播放次数达1.1亿次。
纪录片《东湖》部分画面。
宋小虎介绍,这背后,是虎客团队花了近一年,精雕细琢。用的是百万级电影拍摄设备,中英文配音聘请的是BBC纪录片御用配音师,沉浸式拍摄。每天4点闹钟一响,导演家里雷打不动地上演“垂死病中惊坐起”,观察天象,一旦发现是晴天,就喜滋滋地喊大家上工。
虎客影像作品《西伯利亚的颜色》。
因为这种近乎笨拙的工匠精神,虎客影像每年的产量并不多,产值也不高。但公司接到的片单,却常常排满一整年。十几位员工全都是专业人员,没有设置专门的商务职位,公司却“名声在外”,与奥迪、华为、亚洲航空、顺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虎客影像为华为制作的短片《零点后的城市》。
在商业和艺术梦想之间,宋小虎一直在寻找平衡。自己的作品要做,商业单子也得接。“我从来不推崇穷创业,首先要创造好的条件,再来实现我们的想法。比如说我们的设备,都是用最好的。”宋小虎说。
在宋小虎影响下,虎客影像团队尤其偏爱硬核科技题材。
“一根发丝粗细的玻璃丝可供135亿人同时通话……”这句话出自纪录片《一根神奇的玻璃丝》,该片讲述了中国光纤技术和产业的诞生,获得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优秀奖,作者正是虎客影像。
“既有美感,又有干货,这就是我想要拍的纪录片作品。”宋小虎很兴奋。
正因为宋小虎团队对科技的敏感与热情,今年,网易找虎客影像合作拍摄系列纪录片《超级工厂》,用镜头探寻和记录中国工厂的运作。
观点Q&A
▼
宋小虎:“好的影像无法复制”
Q:你做影像的过程中,一直想追求的是什么?
A:《美国国家地理》杂志、《Discovery》、以及BBC拍的一些纪录片对我影响很大。BBC拍了很多那种人文地理类的纪录片,非常有感染力。还有《美国国家地理》,不管是视频图片专题,除了给你视觉冲击的美感,你还获取了知识和信息,这就是我们喜欢的:视觉美是1%,剩下99%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Q:你会不会觉得公司在内容制作上,投入和产出实际是不成正比的?
A:这个行业不像卖房子卖车,卖得好就提成高。首先你要喜欢这个事,如果你对钱的欲望特别强,要做大,那你干脆别搞这个。
当然,公司肯定要有一个还不错的收入,商业的单子也得有,但快速做大做强,那做不到。它更像一个精雕细琢的一个手工业,不能工业化量产。
Q:好的影像为什么无法复制?
A:影像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是这种人文地理类的片子,很多都是导演或摄影师自己当下的一种感受,这跟个人的知识结构和阅历都有关。
Q:未来有什么目标和计划?
A:到去年为止,公司运转的情况已经比较良好,也跟很多大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商业合作就能够满足我们的日常运转。同时,我们在做一些自己的东西,有空时开始做一些关于旅行类的短视频。
现在公司到了一个阶段,我们还得把它争取做得更大,需要考虑附加值的问题。
Q:今年有没有做一部片子,觉得是属于自己的好作品?
A:今年给网易做的超级工厂系列,我觉得有几个还是不错的。这种超级工厂系列,其实零几年《美国国家地理》就开始做了,可口可乐、波音、各种汽车……但这种片子国内从来没有。
网易说做这个片子,我们就非常有热情。我非常喜欢它,就是有硬核的知识点,同时画面也好看。
Q:为什么选择在光谷创业?
A:我在华科读书,这边同学多,创业就自然而然在武汉。而且那时已是2013、2014年了,去北上广深已经晚了,那边房价已经很高,武汉也还不错。当时光谷留创园对留学生创业有优惠政策,就把公司开在这边了。
Q:公司如何吸引人才?
A:有时候他们通过一些渠道看到我们公司的片子,觉得非常好,就来应聘。来我们公司的人都蛮坦诚的,做这个工作本身也需要坦诚。他们就直接讲,很认可我们的作品,也喜欢这种风格,想来我们公司工作,然后他自己有一些能力。我觉得做艺术创作这个事情,不可能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去规范,更多是基于共同的追求。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