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父母皆祸害”论有毒|童心稚趣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1-05 07:1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邹超颖(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奖获得者,编剧,大学老师。出版多部作品,编剧的多部影视作品在全球院线及央视少儿等电视台播出。)

  时下流行原生家庭伤害说。这是一种社会学概念。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定律说法,当最底层的食物、生理、安全上的问题解决了,成年人开始反思原生家庭,这虽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进步,但过度的解读只会造成情感和伦理上的错位。童年创伤成为显学后,成年人爬梳童年、挖掘伤口,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找到症结点,来解释自己的瑕疵,所有的缺点和失败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旁人也多了同理心、包容、忍耐与谅解。如此一来,那个任性的小孩就可以不断地自怨自艾,扮演令人同情的受害者角色了。

  不要让父母成为我们的挡箭牌。我认识的一个男生,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都爱赌博,无暇管他,小学放学后,他自己买面包当晚餐,就坐在家门口,一口自己吃,一口喂蚂蚁。他胆子小,不敢独自睡觉,就靠在沙发上等爸妈回家。但是,他的爸妈往往半夜才回,他早已困得歪在沙发上睡着了。父母之间常常互相指责,争吵不断。日复一日,他的童年是在孤单和缺爱的环境中度过,当他成年后,要组建家庭时,他说:“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经历和我一样的童年。”你没有办法阻止风吹来,但你可以调整你的船帆,让它顺利抵达。

  试想,如果上面的那个男生,因为受原生家庭影响,在他组建家庭后,也如同他的父母那样,他会拥有幸福吗?一个打碎了的花瓶,你不能一直对着一地的碎片哭泣,而应该站起来,清扫,倒掉,重新再买一个。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成年人屈于原生家庭的伤害,无法站起身往前走,只会哭泣和抱怨,那么有问题的不再是碎了一地的花瓶,而是你自己。不然,悲剧会成为一种宿命的轮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以原生家庭作借口,拒绝成长,是不负责任的。当你跌入抱怨和推卸责任的无底洞时,迎接你的只有挫败。而一旦你站起来,直面自身的问题,这样的成长才会有力。

  没有能力的人,是那些绝对不能接受别人影响自己的人。说说美国第一个华人州长骆家辉的故事。他的祖父在未满二十岁时去了美国,做佣人换取学费。当时,他祖父服务的那个家庭,距离华盛顿州长的官邸只有一英里路,但是,他们家族花了三代的努力,才走完这一英里。那些将自己缺点和挫折通通归给原生家庭,说受父母的影响才导致自己的失败。所谓的“父母皆祸害”,只是为不堪的自己找的饰词。

  从自我认识,到重塑自我。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认识自我。他之所以写出那么多文学巨著,和他对人性心理的精准把控分不开。他坚持不懈地自我观察、分析,几乎一生都在写日记。他在《最后的日记》中写道“没有一个举动不受到灵魂的某一个因子的责难,但正因为如此,也有为它辩护的因子。”他从幽微之处审视内心,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托尔斯泰在《富兰克林杂志》中记载了自己的缺陷和失误。“我感兴趣的就是这种对社会的探索和蔑视,内心世界从不止息的斗争。”积极地自我审视,而不是怨天尤人。

  黑格尔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主要精神特征在于他具有一种“反思”能力。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也提出了“人的自我完善化能力”。人的自我完善化能力是人所特有的内在特质,人类是无法摆脱它、解除它。从个体上升到社会,建立美好社会需要依靠人类这个主体来完成。

  辩证来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孩子通常越无助。从整个自然界来看,人类、鸡和老鼠都是如此。一出生便能照顾自己的鱼类,却是一出生就被抛弃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原生家庭中的种种问题包括:懦弱、自卑、暴力、嫉妒、占有欲、多疑、抑郁等等,会成为一些人需要抛弃和克服的,而也可能成为一些人沿袭下来的借口。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原生家庭是黯淡无光的,那就以爱之名捧上一盏烛光。停止对父母的期望,了解真实的父母,只有与父母和解,才能真正与世界和解。

  放大自己的格局。格局是一种眼界,一种待人做事的态度。一个人格局大,心胸自然豁达,眼界高于他人,他面对成年后的遭遇,就不会将目光怪罪于原生家庭上。人生在世,一时得失,并不重要。奉献比索取更有温度,爱比恨更具穿透力。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