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珍惜盘中餐|吾观世事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1-12 06:2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李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出版多部散文、短篇小说、传记文学作品。)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周恩来总理去邢台视察地震灾情,慰问群众的情景。吃早饭时,周总理用手中的馒头沿碗中小米稀粥边沿转了一圈,让每一粒小米都不浪费。这一镜头,时常在脑海泛起,给人警示、给人榜样。一位泱泱大国的大管家,能珍惜每一粒小米,不仅仅是让人感动、让人感叹,而且让人浮想连翩。

  关于节俭与饥饿的故事,我听到过许多,也读到过许多。军旅作家李存葆在他的一篇著名中篇小说中就讲到,十八颗花生米救活一条命;我的一位表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长期饥饿,不病而亡。临终前他断断续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吃一口饭,一个红薯也行。但都没有,饥荒灾年,人就这样走了。那个年代,饿殍遍野,哀鸿满地,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俯视即是。饥饿可以说是年长些的国人永久的记忆,一旦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他们最鄙视最反感的就是:浪费。不管你多有钱,家底多殷实,一旦你暴殄天物,无谓浪费,他们会认为你犯了天条,最不能容允,会遭天谴。

  环顾四周,背离节俭,崇尚奢华大有人在。有一位小伙为了讨女朋友欢心,五人就餐,点了二十来道菜,连服务员都劝他不必点这么多,他满脸豪气:我不差钱,我就是要点这么多。最后这些菜馔多数都倒进了泔水缸。小伙子肯定不差钱,但他缺了德。没错,你是掏了钱,用货币交换的方式买下了这些菜品,但当这些菜品被浪费,对生产者,对烹饪者,你糟踏了他们的劳动,对生长这些菜品的土地与海洋,你就是犯罪,你无视他们对人类的哺育与滋养。

  这一极端类型的可能属于少数,但一般人宴请亲朋好友也会有不容小觑的浪费,有时点下的菜还没动筷子就被倒掉了。有的为了装门面,摆阔气,特别是以前的公务接待,不适度点餐,让餐桌成铺张浪费的大展台,着实令人可惜。

  有反面之人必有正面之物。我原来的一位老同事,每次外出就餐或会餐,他都会把剩下的菜肴打包带回去。我知道,他收入不低,属于不差钱一类。他说,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倒掉,浪费掉,他感到痛心。他说,我们所享用的这些食物,都是天地馈赠给我们的,轻意糟蹋,愧对天地。起初人们对他的举动还存有异见,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格。

  如果说这位同事的行为只是茫茫人海中普通人的一种举动,那么,媒体报道的香港一位富可敌国的企业家的举动,不能不让人心动。这位企业家邀请武汉的一群少年儿童去香港游玩,他陪孩子们聚餐过后,吩咐工作人员把剩下的菜品一一打包带回。他还自我解嘲道:明天我可以吃到好的了。

  古往今来,节俭修身,鄙夷浪费的美德传续不衰。几乎所有的国人小时候就诵读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有很多人会记起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令人欣喜的是,餐馆酒店浪费现象减少了,大学食堂成碗成钵倒饭泼菜减少了,单位食堂餐盒里所剩饭菜减少了,公务接待简化了,剩余饭菜打包带走的增多了。

  倡导节俭,力戒浪费,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行,也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道行。但愿,即将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对极少数人是桎梏,对绝大多数人是春风。

  但愿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珍惜盘中餐。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