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药都是慢慢熬出来的?看武汉单品年销过亿元的中药这样炮制
长江网1月29日讯 投入1.7亿元,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中药制造高质量发展之路,全产业链品种由过去凭人工经验完成制造,逐步通过设备改造和系统控制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转变。中成药重点品种智能化投运后,中药系列品种生产效率提高30%,公司核心产品鳖甲煎丸今年产能将突破1.1亿元。
智能制造大环境下,制药企业纷纷走上自动化、智能化之路,国药中联总经理蒋焘以企业使命“传承千年汉药之精髓,创中药工业百年企业”来解读企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蒋焘表示“中联是武汉本土的老字号中药企业,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制药历史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药传承与发展。”
国药中联鳖甲煎丸包装线上,智能化设备在线检重踢废装置部分。
2018年,中联加入中药控股体系,为了增加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开始建设华中产业园二期项目,扩充产能并提升制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据了解,项目预算总投资1.7亿,其中新增设备安装约7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4亿元。“项目投产后,新增饮片产能每年达2000吨,新增中药提取产能每年1500吨,新增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产能每年500吨。“根据目前规划建设情况,可满足十四五企业发展需求。”副总经理马骏称。
如今,智能化改造中成药重点品种智能化生产线,以鳖甲煎丸、牛黄上清丸(水蜜丸)为代表的丸剂生产线上,完成了从手工制丸、机制丸、产线智能化等迭代,马骏表示,鳖甲煎丸产量由2019年的3170万袋,提升至2020年下半年的5700万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原来半自动和人工包装的生产形式下的18人每天每批降到当前的6人每批。
国药中联鳖甲煎丸包装线上,内包二次整理传输线。
蒋焘表示,武汉的本土中药从明清时期开始兴起,当时199家药铺联合成立武汉市中药联合制药厂,就是国药中联的前身,然后再演变为武汉中联。国药中联成立于1952年,经过60多年发展,中联强力感冒片、鼻炎片等许多产品在武汉家喻户晓,是湖北省首批授予的老字号企业。
智能化提取控制系统对减少操作强度、稳定工艺参数、控制误操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配合中药提取这一产品制造的关键环节,2020年,提取车间的配方颗粒产品,全年生产品种达300多个。
“药材好药才好”,中联在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同时,企业在湖北等地进行20多个基地药材种植。
当日,记者在国药中联看到,刚完成验收的5万平方米、5层楼空高的智能化高架库外正在下货搬放药物。
智能化高架库和分拣系统取代了人工出入库、人工分拣的低效操作,在满足公司仓储物流需要的同时减少了库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员80%。成品仓库可存放产品10万件,具备销售金额达2亿元规模以上的中药配方颗粒或中药饮片的分拣能力,出库及拣选效能提升3倍。
2020年以来,市经信局连续举办第三十二场智能化改造推广会,“周五之约”每周五上午进工厂,步履不停。根据武汉市政府出台《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2021年将继续市区联动,全面整合高校、专业机构、银行等资源,加大服务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力度,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最佳解决方案。(记者陈洁 通讯员武经宣 刘玉琦)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