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市政协委员为武汉发展建言献策:勇担主引擎,迈向“强武汉”
长江网讯省委提出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旗帜鲜明地支持“大武汉”建设成为“强武汉”。落实省委部署,市委提出,坚决扛起“一主引领”的重大使命,勇担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
1月30日,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上,邹薇、潘涛、龙桃仙、刘艺璇、康玲、叶芳、钱忠东、皮亚斌、王玉珍、金婵、孙建萍、陶志阳、刘华珍、董菲等14位市政协委员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武汉区位、交通、科教、产业、市场等优势更加凸显,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从“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蓝天白云下,两江碧水勾勒出武汉“最美岸线”。长江日报 记者李子云 摄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勇担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省委指出,武汉最大的问题不是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武汉强则湖北强,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勇担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首先,武汉自身必须要做大做强;其次,要充分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哪些突出问题制约武汉“做大做强”?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直面问题,指出武汉发展仍然存在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创新型企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和短板,邹薇提出,武汉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她建议,城城相通,打造“一主两翼”全省经济金三角支撑带,提升武汉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倡导以上海、重庆、武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力量,创造武汉样板。
市政协委员、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皮亚斌建议,立足国内资本市场,大力解决民营企业上市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鼓励更多民营企业上市。
发挥“一主引领”作用,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这对武汉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康玲建议,充分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建设,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更好辐射带动“全域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勇担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武汉之于湖北,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做大做强,重在创新,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
打造一批“国之重器”、做大做强“965”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技术转移枢纽、加快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市政协委员、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芳认为,“十四五”期间,武汉要在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成为物流、人才、资金、技术、产业汇集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
吸人才、筑平台、强科研、快转化,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十四五”时期,武汉提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数字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艺璇建议,要强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去年9月,武汉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协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潘涛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要进一步加大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首购首用”,扶持企业拓展市场资源。
做大做强,关键在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强功能、聚要素、壮筋骨。
市政协委员龙桃仙建议,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业化,以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目标,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和自主完整的产业链。
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勇担全面深化改革、锐意扩大开放的“主引擎”
“主引擎”强劲启动、动力澎湃,“大武汉”正向“强武汉”迈进。
“从双循环的大背景来看,武汉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沿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建萍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突破性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吸引大批国际领军人才聚智兴汉、引资回汉,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和招才引智国际高地。
物流畅、商贸兴。“十三五”以来,武汉物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产业总体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六位、中部地区首位。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武汉市委会副主委钱忠东建议,推动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引进菜鸟、京东、DHL等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进一步提高铁、水、公、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性,实现“无缝化”对接。“充分发挥基础交通优势,推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支点和发展高地。”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凤凰涅槃的武汉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的征程。市政协委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管执法局办公室副主任金婵建议,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为契机,提升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武汉作为首义之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历史的回顾,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面前城市形象与城市魅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她建议,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措施,进一步丰富城市精神底蕴、展示城市国际形象,有效助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让城市更文明、更安全、更有温度,努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武汉样板”
让城市更文明、更安全、更有温度,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人民共建共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2.3万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各类保供基层服务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为全市防疫、防汛、疫后重振贡献了青春力量,志愿服务事业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政协委员、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刘华珍建议,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用”,在基层社区打造“小站点”“线上供需平台”,加快推进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建设“志愿者之城”,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
市政协委员、东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陶志阳建议,要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指挥体系,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
2020年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岸线170公里,富集了武汉最为优越的空间形态、山水资源、生态禀赋和文化积淀。
“我们要以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为契机,将百里生态廊道打造成万里长江‘最美岸线’。”市政协委员、市规划研究院国际所所长董菲建议,以汉口“江汉朝宗”核心区、汉阳龟北片“生态+文化”汇集区等重点片区为“核”,打造宜居宜游示范节点。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玉珍建议,规划好乡村振兴“园区经济”,促进市民、能人、企业带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游客等资源到老区街村,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委员建议>>>
■ 高质量发展
◎城城相通,打造“一主两翼”全省经济金三角支撑带,提升武汉国际门户枢纽地位
◎倡导以上海、重庆、武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力量
◎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建设,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更好辐射带动“全域协同”发展
■ 科技创新
◎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做大做强“965”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业化
■ 扩大开放
◎突破性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和招才引智国际高地
◎培育引进菜鸟、京东、DHL等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
◎进一步提高铁、水、公、空交通互通性,实现“无缝化”对接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城市国际形象
■ 现代化治理
◎加快推进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建设“志愿者之城”,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
◎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指挥体系,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
◎将百里生态廊道打造成万里长江“最美岸线”
◎以汉口“江汉朝宗”核心区、汉阳龟北片“生态+文化”汇集区等重点片区为“核”,打造宜居宜游示范节点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华智超 )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