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在农村就像灯塔,要把党的工作方针贯穿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
2月22日,人民日报头条号在转发长江日报当天刊发的《立起样子跟党走》通讯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武大博士回乡当村支书 把老家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长江日报记者带着读者提出的5个问题与朱俊刚进行了一场对话——
朱铺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记者:农村考出去的孩子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你为什么“逆行”选择回来当村支书?
朱俊刚:我也是从村里出来的,有能力就应该回馈自己的家乡。父亲在世时也时常教育我们,要为家乡做点事。当时我创办的保安公司走上了正轨,我也在思考自己下一阶段该做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其实被需要和被尊重是价值的另一种实现,而且我坚信农村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新天地。
长江日报记者:回家乡当村支书5年了,你最大的感受与收获是什么?
朱俊刚: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坚持的信仰终会有回报,村民从最初的不解、怀疑到接纳认可,既是外在态度的转变,更是内在精神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源于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大的收获是个人价值被放大,村民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这种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为他们想办法、解难题、谋发展,这种价值感是做企业体会不到的。村支书这个身份也让我更成熟,尤其是做群众工作,从简单直接到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更加温和却也更有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你对农村基层政权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强化组织建设有什么切身感受?
朱俊刚:党的领导在农村就像灯塔,村干部、党员、村民、村集体企业都是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农村面对尖锐问题时,党的领导是解决问题唯一正确且有效的途径。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的工作方针贯穿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
长江日报记者:你认为农民在脱贫致富之后,农村的社会治理及远景目标应该是怎样的?
朱俊刚:村民生活有盼头,养老教育有保障,人居环境有改善,村民幸福写脸上,这样美好的农村已不遥远。在物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促进乡村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实现乡村良性发展。“口袋”富了还要富“脑袋”,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子上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
长江日报记者:农村如何吸引有能力、有知识、有情怀的人回乡?
朱俊刚:吸引能人回乡就要“筑巢引凤”,先把土壤培育好,让能人回乡有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再把平台搭建好,使能人回乡实现能力转化。农村发展到现在,有资源、有机会,要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让机会和资源有效对接,使能人回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价值。
(长江日报记者李婷 刘娜 陈俞)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