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黄鹤楼,武汉这些经典建筑也出自他手
22日
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发布了
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
向欣然逝世的消息
虽然斯人已逝
但向欣然为武汉设计的作品
却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
在50余年设计生涯里
他至少为武汉留下了
4处深刻的城市印记
除了最有名的黄鹤楼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
中山公园展览馆
东湖绿道一期和二期主要驿站
也是他设计的
这些都是他对武汉的爱
这些颇具匠心
且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建筑
如同一颗颗明珠闪闪发光
讲述着历史变迁
见证着武汉新貌
2月23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探访了这些建筑揭开它们背后的设计故事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
“湖畔筑台”创意彰显楚风
2007年湖北省博物馆全景鸟瞰。
中南建筑设计院供图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这是矗立在东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恢宏、大气,又不失历史文化氛围。
向欣然曾参与了该馆的设计,但也是他的一大遗憾。用他的话说:“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是一项耗费我13年心血、历经波折却未能亲自完成全部设计的工程。”
1987年,向欣然接受了该项目的设计任务,担任总设计师。1988年,他主持完成了规划总平面图及主要馆舍建筑的初步设计。1989年,他完成第一期工程编钟馆施工图设计。后来,由于规划修改、馆舍功能调整等原因,2000年向欣然退休时,该工程也未完成。直至2007年,在后续设计者努力下,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终于建成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新馆获得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中南建筑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该馆不是完全由向欣然设计的,但是他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向老提出的‘湖畔筑台’建筑创意。”
为了寻求一种具有“楚风”意味的建筑形式,向欣然对楚文化历史做了大量考据,最后从楚灵王建章华台的记述中找到灵感。他采用隐喻手法,吸收古楚国高台建筑的特点,提出了“湖畔筑台”的创意,凸显博物馆的楚文化特色。同时,在瓦面材料选取方面,使用了新材料压型钢板,室内采用全空调设备,既不失传统章法,又具有现代气息。“尽管省博物馆项目从设计施工到最终建成几经波折,但向老最初的构思终得实现,他倍感欣慰。”
中山公园展览馆
设计后又为改造出谋划策
市民在中山展览馆参观。记者胡九思 摄
中山公园展览馆外观典雅别致,造型中西合璧,不时举办一些主题展览,供市民和游客免费参观。
中山公园展览馆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中山公园花房改建、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开放的撷翠园,是一座庭院式展览馆,武汉市民当时可购票参观。运行10年后,因年久失修,园方将其拆除。
之后,中山公园管理处请向欣然在原址重新设计了一座展览馆。该馆于1998年建成开放,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展览馆雏形。展览馆外观为八边形,内部为回廊形结构,包括一座中国特色天井、3个展厅,展厅总面积1200平方米。
2019年10月,向欣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中山公园的建筑风格,中西风格共存于一园,不让展览馆建筑过于突兀,而能有机融入公园景观,他当时对建筑外观的风格特征未作明确定位,只是作为一般性现代式建筑来设计这座展览馆。“至于内部结构,因当时园方要求自然通风采光,不考虑安装空调,故设计了一座中式天井,以及一端进、一端出的回廊式结构。”
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中山公园展览馆新馆建成开放两年后,对外出租,先被承租的商家改建成西餐厅,后改造成滚轴溜冰城。接连两次“伤筋动骨”使这座展览馆只剩下一副“骨架”,内部结构已面目全非。
2019年5月,园方再次对中山公园展览馆进行改造提升。
这次改造前,设计方登门征求向欣然的意见。他建议结合公园的历史文化把展览馆设计好。“外观可以改成中西合璧;由于新馆会安装空调和新风系统,建议将天井改成封闭的玻璃穹顶,并加高3米,使它更醒目、更美观,还可有效增加室内展厅面积。”这些建议均被设计方采纳。
东湖绿道一期二期主要驿站
设计融入现代审美需求
2月23日,东湖绿道湖心归沐驿站。记者李永刚 摄
2月23日,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盛聂铭说:“2005年,我与向欣然因汉阳月湖景观工程相识。后来,在向欣然指导下,我耗时4年完成了黄鹤楼公园东门主体建筑设计。在东湖绿道驿站的建筑设计期间,我再次领略了这位设计大师的风采。”
盛聂铭说:“2016年,我们有幸邀请向老担任设计顾问,在向老指导下共同设计东湖绿道一期主要驿站建筑。那时,向老已退休多年,但思维缜密,主动提出亲手画设计图,设计起来一气呵成。”
盛聂铭至今保存着向欣然设计的东湖绿道驿站手稿。“那几年,老先生眼睛很不好,用不了电脑制图。但出于事业心以及对东湖绿道的期待,他一笔一画将脑海中的设计样式画在图纸上。我们再把他的手稿转换成电脑图纸形式。”记者看到,向老的手稿工整细致且考究,详细标注了主体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细节。
向欣然设计的东湖绿道湖心归沐驿站手稿(部分)。
据了解,在东湖绿道一期和二期驿站中,由向欣然操刀的大大小小设计方案有10多个。“项目伊始就需要到现场踏勘,以了解场地与将要建设的建筑的关系。崎岖的现场对任何一位76岁的老人都是一种考验。凡是向老设计的驿站,向老一定都到现场。”
绿瓦石墙,楚风汉韵,漫步东湖绿道,设计考究的大小驿站向来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诗意栖居地,也是拍照打卡胜地。“既要将建筑建设得有湖北地方传统特色,又要将传统中式建筑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向老总是在创新。”盛聂铭举例说,在传统覆斗式屋面的基础上,向欣然将屋脊的建筑材料由传统样式调整为钢管构架,屋面形式瞬间有了新的生命,把传统屋脊符号化了。“当时,向老一边设计,一边说‘好玩’。他非常享受这个不断探索、不断吸纳新鲜事物的过程。”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杨晓雨 晋晓慧 海报:统筹|陈昌 主创|谭芳 张莉 记者|杨晓雨 晋晓慧 摄影|记者李永刚 制作:曹欣怡 校对:蔡扬 刘永杰)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