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不用愁 ,生活有奔头,朱铺村党组织带领乡亲们开启新生活
长江网讯 “你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不要怕麻烦。我们就是干这个事的。”2月24日下午,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朱铺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和村“两委”成员一起下村湾走访脱贫户。每到一户,朱俊刚总不忘叮嘱一声。
走到脱贫户盛珍仙家,看到墙上的门铃助听器掉了下来,朱俊刚主动帮忙安了上去。
2月24日下午,朱俊刚(右)来到到脱贫户盛珍仙家。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朱铺村曾经是一般贫困村,25户贫困户于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至今无一人返贫。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24800元,比5年前增长近五成。
早点摊前开启新生活
“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柱”
朱俊刚一行走到朱家铺街一个闲置门面的门口时,吴金兰正在做清洁。这里是她的早点摊,她在这里开启了新生活。
2004年,吴金兰的丈夫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儿子,一个12岁,一个仅9岁。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吴金兰四处打零工。周边哪里有工程,她就到哪里操作搅拌机。没活时,她就去餐馆做清洁。为了养家,重活、累活她都接。由于劳累过度,她的身体落下病根,手部不能发力,干不了重活。
“朱书记来后,听我说孩子辍学早,我到处打零工,就和村干部一起商量着帮我想办法。他把我的儿子安置在保安公司,每个月有3000元固定工资,还有‘五险一金’。”吴金兰说。
孩子们外出打工了,自己在老家能做点什么?吴金兰又找到朱俊刚,想听听他的意见。“知道我会炸油条,朱书记说,那可以开个早点摊。”
炸油条会产生油烟,能把早点摊放在哪里呢?朱俊刚想到自己家的一个临街门面。家里人都不在村里,这个门面一直闲置着。他让吴金兰在门口炸油条,并把门面的钥匙交给她。
朴实的吴金兰一直都在门口经营,并没有搬进屋内。“朱书记不收我的租金,我怎么好意思搬进去啊。”
每天清早,吴金兰都用小车拖着所有用具准时赶到门面前边,熟练地支起锅炉,准备好食材,开始炸油条。卖完油条,她打扫干净后,把所有东西装上小车带回家。她炸的油条又脆又酥,成了街坊邻里早餐桌上少不了的“主角”。
“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柱,我们遇到困难都是找村‘两委’帮忙解决。”吴金兰笑着说,“现在,生意好时,我每个月可以赚3000多元,除了保障日常开支,还能为孩子存一点,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住上小楼房月月收入有保障
“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朱铺村小盛湾连排的小楼房当中,一栋镶嵌着浅黄色瓷砖的两层小楼房格外显眼。这是脱贫户容美珍的家。
大门打开,眼前的容美珍穿着粉色外套、黑色小裙,卷发简单扎起,看不出已50岁年纪。走进她家,明亮干净,雪白的墙面上挂着牌匾和字画,看上去既漂亮又温馨。
容美珍笑容满面地说:“前年,村委会成员帮我们新建了屋顶,解决了漏水问题。他们又帮我们加固了房子,我们去年正好重新装修了一下。”
容美珍乐观开朗的背后也有艰辛。2012年,她的丈夫被确诊为直肠癌,前后进了两次手术室,术后一直靠吃中药维持生命。作为家里“顶梁柱”,丈夫长期治病吃药将家底耗尽,而且不能干重活,致使家中生活贫困。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容美珍也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维持生活。
朱俊刚来到村里后,带着村“两委”成员主动来到容美珍家了解情况。村“两委”先后帮她和丈夫申请了公益岗位,主要负责村湾附近道路的保洁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两个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接近2000元。
村门口的汽车转运站的乘客不少。容美珍和丈夫动起脑筋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在村口接人、送人,每月能增加上千元收入。
“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容美珍对现在的村“两委”班子赞不绝口,“一有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找朱书记、找村干部。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他们都热情帮忙。从他们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群众再小的事都是他们的大事
用心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朱俊刚一行走到盛珍仙家时,她和母亲正在屋里说话。盛珍仙住的房子面积38平方米,是2018年村“两委”根据精准扶贫政策帮她申请修建的保障房,带有厨房和厕所,布置简洁且方便。
今年57岁的盛珍仙常年疾病缠身,不能干活,没有生活来源。此前,她一直寄住在哥哥家。
村“两委”为她申请了低保金。驻村扶贫工作队逢年过节都要上门看望她,送米、送油、送物资。“过年前,他们送来3袋大米、2桶油,我们生活不用愁。”盛珍仙的母亲说。
保障房修好后,盛珍仙和母亲搬了进去。由于盛珍仙听力不好,村委会帮她向民政部门申请,安装了一个门铃助听器。有人按门铃时,门铃助听器既能发出声音,还能让房里面的人看到门口的情况。
“群众再小的事都是我们的大事。像这样的村民,我们更要用心关注帮扶,一个都不能少。”朱俊刚介绍,相关部门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实后盾。对口扶贫单位黄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曾多次积极争取资金,帮助朱铺村建设文化广场和百姓大舞台。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朱俊刚感到欢欣鼓舞。2月25日,他说:“我们的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我们就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农村每个角落,带领每个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眼下,朱俊刚正在谋划:“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真正将脱贫村民带动起来,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合适的岗位,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建立集体供养制度,让大家吃穿不用愁、生活有奔头。”
(长江日报记者李婷 陈俞)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