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恺泽在《中国青年》发文《到武汉去》,这位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3岁
“武汉工作是重要的,但是在白色恐怖之下的地方工作尤为重要。其实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有民众,都是需要我们去工作的。我们若真是一个革命的青年……便应当……用自己及同志们的力量,领导着革命的民众,以创造一个新的武汉,不应当存一种避难就易的苟且心理……”这是创刊于1923年10月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1926年12月刊发的文章《到武汉去》中的一段话,作者是当时在团中央宣传部任职并编辑《中国青年》的共产党员卓恺泽。
共产党员卓恺泽。
警醒革命青年“明确自己革命的方向”
卓恺泽发表《到武汉去》的这期《中国青年》原件现藏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这本刊物由当时的汉口长江书店于1926年12月20日出版发行,为《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二十号、第二十一号合刊(一百四十五期、一百四十六期)。
现藏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二十号、第二十一号合刊封面,内页印有卓恺泽写的文章《到武汉去》。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供图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钢介绍,卓恺泽以“砍石”为笔名发表的这篇文章号召革命青年不要简单盲目“到武汉去”,而是告知革命青年革命形势严峻复杂。
卓恺泽在文章中警醒革命青年:“革命的青年决不要贪图政治军事的庇护,而且政治军事亦决不能庇护任何真正的革命工作。我们只有散在全国各地努力工作,树立各地民众势力的基础,造成全国普遍的革命高潮,才能完成解放全民族的目的。武汉的工作仅仅是全部革命工作中的一部分,若不是自己有一种投机怯懦的心理,没有理由把这一部分工作看得太重要了。”他以此来告诫、引导到武汉去的革命青年:要正确认识复杂的革命形势,理性分析局势,明确自己革命的方向,切忌一味随大流,误了革命,误了国事。
以“砍石”为笔名在《中国青年》发文28篇
卓恺泽1905年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松岙镇一个较富裕家庭,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宁波的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3年考入北京华北大学预科,担任学生会干部,不久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五卅惨案后,党组织派他到北京学联工作,组织“沪案雪耻会”,发动学生罢课和示威。同年6月,他被选为共青团北京地方委员会青年部负责人。同年10月,他任共青团北方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协助赵世炎编辑《政治生活》刊物,引导青年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卓恺泽于1925年着手编写《青年平民读本》,后完成4册,每册24课。这套读本通俗易懂,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军阀混战、资本家土豪劣绅横行的形势,鼓舞劳动人民“非起来革命不可”。《青年平民读本》后经恽代英等人修改,由上海书店公开出版发行,不久被军阀当局列为“赤化”书籍加以查禁。但是,它已流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许多工人、农民从这套读本中受到启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1月,卓恺泽兼任共青团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他在三一八惨案中受伤,伤愈后回乡探亲,发动群众参加农民协会,宣传革命真理。同年7月,他调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区委书记。
1926年10月,卓恺泽调至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发表文章,抨击帝国主义、军阀及国民党右派。
随着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926年下半年,革命力量由中国的南部扩展到中部,革命的重心已转移到长江流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于当年11月在武汉建立了一个公开的革命出版发行机构——汉口长江书店。
《中国青年》编辑部于1926年2月从上海迁到广州,又于1927年4月迁往武汉。相继担任过《中国青年》主编的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李求实,和为之撰稿的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蔡和森、卓恺泽等一大批早期革命家,一直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努力从政治上指导青年,从思想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
卓恺泽作为其中的一员,在1926年10月编辑《中国青年》后,以笔名“砍石”或“石”在该刊上共发表文章28篇(含杂谈16篇)。中国青年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开展革命工作?正值中国青年陷入迷雾之中时,卓恺泽的文章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在武昌被捕牺牲年仅23岁
1927年2月,卓恺泽被选为共青团江浙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起草了《起义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标语口号、传单等。
1927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卓恺泽出席了大会,并当选团中央委员。大会闭幕后,他留在武汉团中央宣传部工作。
同年八九月间,团中央派卓恺泽到江浙两省指导工作。他奔波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宣传党的工作方针,并积极参加了在浙江各地的暴动准备工作。
1928年3月,中共湖北省党、团机关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当时在上海工作的卓恺泽被委任为团中央特派员兼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偕妻携子来到武汉。
由于省委内部一个交通员叛变,使湖北党团组织又遭到了第二次破坏。1928年4月19日下午,卓恺泽正在武昌召开秘密会议,不幸被捕。
随后,残暴的敌人将卓恺泽的妻子和儿子抓了起来。卓恺泽在狱中坚贞不屈,忍受着敌人的拷打,不吐露党的机密。他还鼓励妻子林文翠说:“我决心一死。你不要难过,要坚强地生活下去。”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人终不免一死,死是最寻常的事。死于枪弹之下,更其比死于床褥之间痛快而有意义……我生时,因奔走各地,不能对我亲爱的父母有很好的物质与精神的安慰。但我想,明白的父母决不以此责恨我。‘为公忘私’,‘为国忘家’,是古有明训的。……父母!你们乐天知命地等着光明的来到吧!”
1928年4月26日晨,卓恺泽从牢狱中出来,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高呼口号,慷慨就义,年仅23岁。
(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徐冰娜)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