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武汉|又一国家级名片!武汉怎么做到的?
武汉亮出又一国家级名片
昨日(4月1日)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为
全国首批15个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正式授牌
武汉市捧回首批奖牌
武汉为何能频频收获
“国家级”名片
一起来看看
1609亿元签约文旅项目
众多大型集团看好武汉
3月,武汉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大会举行,共签约3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9.06亿元,众多大型集团纷纷表示看好武汉、投资武汉,希望能与武汉深化合作和交流,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项目支撑进一步增强。
记者詹松 摄
近年来,武汉出台政策引导文旅市场有效投资,培育了文旅产业新供给。武汉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2亿元,对文化和旅游补链条、强功能、树品牌的投资项目给予奖励。
近三年来,3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4A景区5家、高端酒店10家。策杠杆效动益撬了文旅消费,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也为武汉市捧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师范城市”奖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3000万元补贴
鼓励引入高品质演出
曾几何时,江城剧迷感叹,想看重磅演出只能去北上广。但是最近几年,武汉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的世界级演出越来越多。
记者许魏巍 摄
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近三年来引进国际A类演出320余场,世界排名前十的交响乐团中有八家到汉演出。今年4月,武汉再迎文艺盛事,赖声川导演的明星话剧《如梦之梦》将全国巡演首站定在武汉,吸引各地剧迷抢票来汉。
武汉对剧场剧院引进高品质文艺演出给予政策奖励,每年给予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运营演出补贴近3000万;持续举办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节、中华戏曲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引导了文旅产业高品质发展,提升供给质量。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逆势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7.6%。
5次央视直播
打造全国体量最大的灯光秀
4月1日,两江游览恢复游船餐饮航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两江游船,观看两江四岸灯光秀。就在上周末,随着天气转暖,欢乐谷、花博汇、木兰草原、凤娃古寨等景区纷纷备下夜场活动,不断升级夜间休闲品质,为全国游客提供夜游新选择。
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武汉已创建出具有特色亮点的文旅品牌。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天然景观灯光秀——长江灯光秀,3年来,中央电视台已5次直播。
长江游船增加到12艘,其中知音号游船上演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常常一票难求,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长江夜游已经成为武汉都市旅游核心品牌。
热涨三成
赏花季全国游客纷沓而至
“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3月的小包团客源增长了三成,外地游客来汉赏樱意愿强烈。”星级导游杨飞虎介绍。
3月份,90后导游张雪莲连续忙碌了近一个月,接待的游客来自湖南、广西、安徽、江西、北京等。
记者任勇 摄
去年8月—12月,“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期间,全市A级景区免费向全国游客开放,省、市、区三级财政投入景区门票补贴资金4.9亿元,全市参与活动的44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148.74万人次。武汉旅游市场快速回暖。
惠民补贴同期发放,成效显著。2020年4月—7月,发行武汉消费券5亿元,其中用于文旅消费补贴8000万元。
惠游、惠民引爆的人气热度依旧在延续。今年3月,武汉开展“相约春天赏樱花”赏花游活动,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据携程平台统计,3月3日—21日,武汉樱花搜索量暴增1063%,全市景区门票、酒店、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30%、19%、6%和13%。
下一步,我市将以深入推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文化强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新篇章,为促进武汉“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大武汉建设作出贡献。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名单
(共15个,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1. 河北省廊坊市
2.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3. 吉林省长春市
4. 上海市徐汇区
5. 江苏省南京市
6. 江苏省苏州市
7. 浙江省杭州市
8. 山东省济南市
9. 山东省青岛市
10. 河南省洛阳市
11. 湖北省武汉市
12. 湖南省长沙市
13. 重庆市渝中区
14. 四川省成都市
15. 云南省昆明市
采写: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 今年武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573人,招聘人数创新高。
◇ 武汉市将于今夏迎来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
◇ 4月1日,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预约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疫苗,还与护士唱起“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
◇ 2021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3日将在汉开锣,长江灯光秀点亮“赛马之都”。
长江灯光秀为“武汉赛马”助威。通讯员张昊 供图
◇ 坐游船、品美食,时隔15个月,两江游船恢复餐饮航班。
◇ 清明节假期即将来临,武汉交警对清明节期间道路通行情况进行预判并发布预警。
◇ 4月2日起,紫阳东路(中山路至东安路)实施单向通行,请注意绕行。
◇ 2021年武汉爱鸟周启动,提醒市民关爱身边的鸟类精灵。
◇ 让一条金鱼215天连续产卵42次,武汉博士余鹏刷新“金鱼产卵次数最多”世界纪录。
余鹏博士饲养的红白百褶裙泰狮金鱼。记者戴红兵 摄
◇ 4月1日,我国进入汛期。据预测,2021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为一般到偏差。
◇ 生物安全法将自4月15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 中国棉花协会:支持邀请国外行业协会等赴新疆调研。
◇ 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等7人组织及参与非法集结罪两项控罪成立。
◇ 2022年我国将全面普及道路客运电子客票。
◇ 新赛季中超联赛将于4月20日在广州、苏州举行,采取分阶段赛会制形式。
◇ 上海多部门约谈运满满、货拉拉等网络货运平台。
◇ 鉴于当前欧洲地区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法国、奥地利、瑞典等多个国家在复活节前夕再度实施“封禁”措施。
◇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就货船搁浅事故索赔金额将超10亿美元。
整理|陈智 制图|胡欣
整理|陈智 制图|胡欣
长江日报出品 来源:长江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制作:叶凤 校对:蔡扬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