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处湿地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找”鸟兽藏身之处
长江日报5月22日讯 今天(5月22日) 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市园林和林业局已启动天兴洲洲滩和蔡甸沉湖两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以期摸清物种“家底”,为武汉的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天兴洲洲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范围主要是长江大堤外环天兴洲洲滩区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调查于去年10月启动,预计今年9月结束,由市观鸟协会联合各方生物调查专家和志愿者进行。这也是武汉市首次对天兴洲洲滩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天兴洲南岸生境。 市观鸟协会供图
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此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植物和植被、昆虫、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兽类等。目前,植物调查已开展了一轮,兽类调查已开展3次。后者主要通过布设20个红外相机,触发式拍摄夜间活动的兽类,每15天为一个周期,已完成3个周期的拍摄。闯入镜头的兽类主要有刺猬、老鼠等小动物。

市观鸟协会成员在天兴洲洲滩观察鸟类。 市观鸟协会供图
“天兴洲洲滩是长江边一个典型的洲滩,希望通过调查摸清其物种‘家底’,为天兴洲将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长江其他江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颜军说。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其上一轮生物多样性调查要追溯至10年前。时过境迁,该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变化?5月启动的新一轮生物多样性调查将通过比较分析,揭开谜底。

天兴洲洲滩上空飞行的赤麻鸭。 市观鸟协会供图

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夜间航拍发现的野猪。 市园林和林业局供图
市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李鹏告诉记者,这次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将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包括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进行夜间航拍。通过航拍的红外成像,找出生物分布的集中区域,然后在这些区域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动物夜间的活动,再通过轮廓大致确定其种类。同时,结合传统的调查方法,设置多条样线和多个取样点,调查记录生物群落。

天兴洲洲滩上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市观鸟协会供图
目前,调查人员正在对无人机航拍进行试验,以确定飞行的合适高度。同时,设计了两条调查样线,安排人员试走,并尝试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

沉湖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 华旭贵 摄
记者了解到,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涉及9个生物类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和维管束植物,调查将持续两年时间。


沉湖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 华旭贵 摄
李鹏说,通过物种调查得出的数据,将与往年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调查中缺失的一些物种,深入研究其变化和迁移的原因。在后期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中,可以融入调查分析的结果,对该湿地进行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时,希望通过此轮调查,为今后武汉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机制打下基础。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编辑:戴容】
天兴洲洲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范围主要是长江大堤外环天兴洲洲滩区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调查于去年10月启动,预计今年9月结束,由市观鸟协会联合各方生物调查专家和志愿者进行。这也是武汉市首次对天兴洲洲滩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天兴洲南岸生境。 市观鸟协会供图
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此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植物和植被、昆虫、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兽类等。目前,植物调查已开展了一轮,兽类调查已开展3次。后者主要通过布设20个红外相机,触发式拍摄夜间活动的兽类,每15天为一个周期,已完成3个周期的拍摄。闯入镜头的兽类主要有刺猬、老鼠等小动物。

“天兴洲洲滩是长江边一个典型的洲滩,希望通过调查摸清其物种‘家底’,为天兴洲将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长江其他江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颜军说。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其上一轮生物多样性调查要追溯至10年前。时过境迁,该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变化?5月启动的新一轮生物多样性调查将通过比较分析,揭开谜底。


市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李鹏告诉记者,这次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将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包括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进行夜间航拍。通过航拍的红外成像,找出生物分布的集中区域,然后在这些区域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动物夜间的活动,再通过轮廓大致确定其种类。同时,结合传统的调查方法,设置多条样线和多个取样点,调查记录生物群落。

目前,调查人员正在对无人机航拍进行试验,以确定飞行的合适高度。同时,设计了两条调查样线,安排人员试走,并尝试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

记者了解到,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涉及9个生物类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和维管束植物,调查将持续两年时间。


李鹏说,通过物种调查得出的数据,将与往年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调查中缺失的一些物种,深入研究其变化和迁移的原因。在后期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中,可以融入调查分析的结果,对该湿地进行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时,希望通过此轮调查,为今后武汉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机制打下基础。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