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路段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行,市城建局:正推进人车分流细致化、精细化
长江日报6月8日讯 马路缺少非机动车道,如何改进?6月8日9时30分,“六项治理”助推全市重点工作系列访谈暨上线答网友问活动举办第一场,针对这一问题,市城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荣先国做了回应。
珞狮路辅路人车混流。 长江日报记者孙笑天 摄
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有市民反映,武汉市不少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例如金银湖路各支路、珞狮路辅路、江夏大道、白沙洲大道等。
不少道路为了交通安全,利用交通护栏在机动车道两侧隔离出临时的非机动车道,有的道路直接用地面标线划出狭窄的仅容一辆电瓶车通行的非机动车道。
珞狮路辅路人车混流。 长江日报记者孙笑天 摄
直播访谈现场,主持人提问,今后,市城建局会不会针对新、改、扩建道路,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
“网友们提的问题水平都很高,很犀利。”市城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荣先国说,网友反映缺乏非机动车道,实际就是人车混流问题。一些道路规划和建设空间不足,标准不高,导致人车混流。老城区的很多城市次干道,就存在这种情况。而网友提到的近年来建设的一些道路,建设标准比较高,是有条件实施人车分流的,“这就涉及相关规范不明确、不及时的问题,我们现在也正在做道路人车分流更加细致化、精细化的工作。这个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下一步也需要加强”。
记者注意到,市城建局在城市留言板回复网友时曾表示,武汉市新、改、扩建道路,依据道路交通规划,除部分仅有主线的快速路、过江过湖通道和步行街外,均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近几年每年同步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不少于100公里,目前主城区形成独立路权的非机动车道约1000公里,但部分道路仍然存在非机动车道缺失的问题。“在‘十四五’建设规划中将重点考虑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形成连续、高效、舒适、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路网络。”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孙笑天)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